主要的窦姓历史名人,有哪些是你熟悉的?(2)
实文网 zhuakuai.com窦叔向
字遗直,京兆(今陕西省扶风)人。唐代宗大历初登进士第,代宗时,常衮为相,引为左拾遗、内供奉。衮贬,出为溧水令,复迁工部尚书。诗法谨严,有诗传世。五子群、常、牟、庠、巩,皆工词章,著有《联珠集》行于时。窦叔向工五言,名冠时辈。有集七卷,今存诗九首。
窦汉卿
金代有医学家。名默。广平肥乡人,曾官居太师,故世称窦太师,,精针灸八脉穴法,著有《针经指南》、《标幽赋》为是书主体内容,因行文典雅,论理精湛,元明诸名家皆宗之。论其体用,《标幽赋》之于针灸实如《烟波钓叟歌》之于遁甲也。
窦光鼐
(1720——1795)清代官员、学者。字元调(一说符调),号东皋,山东诸城市箭口乡西郭家埠村人。乾隆七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左都御史、上书房总师傅。历督学政,所得士位至公卿者众。他与纪昀、朱圭、翁方纲主持文运30年,极有造诣。 著有《省吾斋诗稿》、《省吾斋文集》等传世。[3]
窦宗融
窦宗融(1895-1931.8.27),字世雄,又字时寻,甘肃省榆中县人。幼读私塾,后随岳父到敦煌县继续读书。1925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主革命时期,1920年11月赴兰州,当了警察。在与好友张一悟的经常接触中,接受了革命思想。
1931年8月27日,被杀害于北平西直门外护城河边,牺牲时36岁。
窦朝宗
窦朝宗(1907-1931),原名窦祖海,代号吴恕,安徽省六安市人。早年和胞弟窦中、未婚妻余佩芬参加六安土地革命斗争。1928年在六安县立初级中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在上海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1925年考入六安县立初级中学。1928年在学校参加六安学生运动。1929年受中共党组织派遣赴上海担任秘密交通员。1931年10月,鄂豫皖苏区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时,被派回苏区参加红军工作。先后担任红25军第73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73师政治委员。同年冬,在苏区“肃反”运动中和余佩芬、窦中同时被错杀,时年24岁。
窦克难
窦克难(1908-1931.11),原名祖文,又名窦克兰、杜克南,化名薛英,安徽省六安市西河口乡郝家集人。1917年9岁时入进步知识分子王鼐雄私塾就读,以聪明的天资和孜孜不倦的学习,成绩斐然,被王誉为“窦家千里驹,终非池中物。”1927年在六安县立中学由吴岱新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以革命报刊宣传鼓动群众,报导革命动态,还参与编写和审定苏区学校课本,为中共皖西北特委创办的向忠发学校(即党校)、军事政治学校、模范学校、女校讲课,帮助建立列宁文化室、列宁小学和群众戏剧团体,推动和发展区乡苏维埃文化教育事业。1931年6月调任中共霍山县委书记。11月中旬到皖西北道委机关开会,途经麻埠梁山寨时被逮捕,12月张国焘搞内部“肃反”扩大化时,和革命伴侣赵慧嫒一起被错杀于麻埠,时年23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夫妻两人均得以平反昭雪,追认为革命烈士,编入《中华英烈传》。
窦来庚
窦来庚(1900-1942.7.19),字峰山,山东省临朐县东城街道窦家洼村人。自幼尚武,1914年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临朐师范讲习所,1919年考入济南一中,当年转入山东省武术传习所学习。毕业后任临朐县高等小学国术教员。
1942年7月19日凌晨,日伪军分多路向窦部发起进攻,保安17旅因兵力、武器与敌悬殊,节节失利,先退至福山、八埠顶一带,后退到邬家官庄。激战到下午4点,2000多人的17旅只剩不足100人,自己亦中弹负伤。誓死不当俘虏,开枪自尽,牺牲时42岁。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感其忠烈,追晋为陆军少将。1988年2月2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窦秀增
窦秀增(1904.8.16-1939.8)字济民,广东省吴川市振文镇上窦村人,景昭之长子。1934年2月离开故土、高堂东渡日本留学。日本侵略军逐日扩大入侵中国,中国抗日浪潮逐日兴起。日本政府对中国留日学生也逐日怀惧,日政警方介入拘赶我留学生。1936年1月日军大举进军入侵中国,这时秀增在信中写道:“国家抗战,现值得青年均应从军。所以找寻机会,迫着北上来韶抗日。”秀增公义愤填膺毅然离日回国从戎。拜别高堂、扣见父老,偕宗亲窦振琨引路。从梅录起程经化州、高州、信宜、罗定;转往广西梧州、贺县,再转回广东乳源等县避开敌占区,徒步行破了三对鞋才到韶关山背岭革命根据地的国共联军三十五集团军部。时任该集团军独立旅旅长广州黄浦军官学校、十二期通讯科毕业的窦振琨二哥窦振藩(字超群)的推举,由三十五集团军司会员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汉魂将军批准。以留日盛誉的秀增公多谋善断、军略超人,李汉魂将军特任秀增公为一五五师作战部秘书长。民国二十八年岁次已卯(公元一九三九年)八月因抗日烽火四起,地方缺医少药。在出发英德接收新兵时,秀增公因癍痧大热症卒任内,享年35岁。(生前秀增公每次寄信回家都问及村中各人状况,尤其是村中长老棣昭、彩昭两位,全村各人悉闻秀增公的不幸,都非常悲痛,国家失去了一位革命的顶梁柱),当时师部把秀增公安葬于韶关山背岭抗日革命军人公墓。斯时李汉魂将军命其下属军官黄炎光、杨廷桂等对秀增公举行盛大追悼大会,即时省政府报告抗日军部批准追授《窦秀增抗日优秀将士》的荣誉称号,其胞弟秀祺公加入抗日救国队伍,率兵武装起义,组织敌后武工队,英勇善战团结战友,指挥作战,一九四五年农历十二月初四晚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享年二十九岁。于一九八八年广东省人民政府876号文,批复窦秀祺为革命烈士,国家民政部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乡人异口同声夸上窦村景昭公家境贫穷,他儿孙人穷志不穷,在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帮扶下,他们个个成才、为国家效劳、全家食天禄,且家庭温馨,孝悌满门。成为乡人学习的好榜样。
窦秀祺
窦秀祺(1915.3.14-1945.12.8),广东省吴川市振文镇上窦村人,生于1915年3月14日,年少时被卖“猪仔”到南洋,1939年从印尼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张炎将军号召下,于振文区成立新安乡等三个抗日后备队,窦秀祺任中队长。1945年参加吴川抗日武装起义及游击活动。1945年12月8日晚上窦秀祺同志在执行任务时壮烈牺牲了,时年29岁。
虽然窦秀祺同志只有了短暂人生,但他为革命作出贡献和高尚品德予载入史册。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字第873号文批准窦秀祺同志为革命烈士,吴川市政协主编的《吴川英雄传》已把窦秀祺同志革命事迹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