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百家姓

频道主页

细数历史上的范姓名人,多到让人惊叹!(2)

实文网  zhuakuai.com 

  隋唐

  范履冰(?——690年),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朝宰相,官至春官尚书、同平章事。他与刘祎之、苗神客等并居北门学士,为武则天撰写《列女传》、《臣轨》、《百僚新诫》等九千余篇。

  范崇凯,四川内江人,唐朝丙辰科状元,曾奉唐玄宗之命作《华萼楼赋》,与其弟范元凯并称“梧酮双凤”。

  范希朝(?——814年),字致君,蒲州虞乡(今山西运城)人。唐朝名将,历任振武节度使、麟胜节度使、神策京西行营节度使、朔方节度使、河东节度使。他曾主动放弃节度使职位,要求去任还朝,因长期镇守边疆,被时人比作赵充国。

  五代北宋

  范延光(?——940年),字子环,五代时期将领,历仕后唐、后晋两朝。唐明宗年间平定朱守殷叛乱,三次担任枢密使,官至天雄军节度使。后晋建立后,封临清郡王,又改任天平军节度使、东平王,获赐铁券,但一直受到猜忌,最终被杨光远杀害。

  范仁恕(生卒年不详),字超光,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宰相,官至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曾与李昊劝说后主孟昶投降北宋。

  范白虎(910年——972年),五代十国时期越南地方豪强,十二使君之一,号范防遏,据守藤州(今海兴省金洞)。后归顺丁部领,成为丁朝的亲卫将军。

  范质(911年——964年),字文素,大名宗城(今河北威县)人,五代宋初宰相,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五朝,两朝为相,官至侍中,历封萧国公、鲁国公。他曾主持编定《显德刑律统类》,撰有《五代通录》。

  范廷召(927年——1001年),冀州枣强(今河北省枣强县)人,五代宋初名将,官至殿前都指挥使、河西节度使。他从军四十余年,曾参与高平之战、宋灭北汉之战、雍熙北伐、徐河之战。

  范墉(?——990年),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大臣。他原是吴越官员,随吴越王钱俶归宋,官至武宁军节度使。后被追封为周国公。

  范正辞(936年——1010年),字直道,齐州(今山东济南)人,北宋大臣,历任淄州知州、饶州知州、江南转运副使、考功员外郎、河东转运使、膳部郎中等职,以执法猛烈著称。

  范杲(938年——993年),字师回,大名宗城(今河北威县)人,范质之侄,北宋官员,曾任史馆修撰,参与编修《文苑英华》、《太祖实录》。

  范巨俩(944年——984年),又作范巨量、范巨备,曲江茶乡(今越南南策县)人,北宋时期越南丁朝、前黎朝将领。他是吴朝将领范令公之孙,率部投奔丁部领,成为黎桓的心腹。后煽动兵变,拥立黎桓为皇帝,并随黎桓击退宋军、征讨占城。后世越南人将其尊为狱神。

  范宽(约950年——约1032年),本名中正,字中立(仲立),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北宋画家,擅画山水,与董源、李成并称“北宋三大家”。赵孟頫曾称赞他的画“真古今绝笔也”。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等。

  范讽(生卒年不详),字补之,齐州(今山东济南)人,范正辞之子,北宋大臣,曾任龙图阁直学士、三司使,在宰相李迪与吕夷简党争中被贬谪出京,后起复,官至给事中。他旷达豪放,与张轞、石介、李冠、徐遁等交游,时号“东州逸党”。

  范雍(981年——1046年),字伯纯,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北宋大臣,官至振武军节度使。他镇守陕西期间,被党项人称为大范老子。

  范讽(生卒年不详),字补之,齐州(今山东济南)人,北宋文人,曾任龙图阁直学士。他旷达豪放,与张轞、石介、李冠、徐遁等交游,时号东州逸党。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苏州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范梦龄曾孙--范墉之子,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曾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被党项人称为小范老子。后以参知政事(副宰相)之职主持庆历新政。他作有《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誉为千古名句。

  范镇(1007年——1088年),字景仁,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官至端明殿学士,封蜀郡公。曾参与修撰《仁宗实录》、《起居注》、《新唐书》、《类编》等书,与范祖禹、范冲并称三范修史。他在政治上支持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认为变法是残民之术。

  范祥(?——1060年),字晋公,邠州三水(今陕西旬邑)人,北宋大臣,官至陕西转运副使。他曾建议朝廷改革盐法,实行钞盐制度,免除百姓运盐的劳役,每年节约榷盐货物经费数百万缗。

  范宗杰(生卒年不详),河南(今河南洛阳)人,范雍之子,北宋大臣,官至陕西转运使。他担任陕西路解盐制置使期间,曾整顿范祥制定的盐钞法,以防止因不法商人而导致的盐价暴跌情况。

  范师道(1005年——1063年),字贯之,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北宋大臣,官至户部郎中、明州知州。他任职台谏近十年,遇事必有谏诤。著有《垂拱元龟会要详节》四十卷。

  范纯祐(1024年——1063年),字天成,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范仲淹长子,北宋官员,官至司竹监。他精通兵法,曾随父抵御西夏,参与修建大顺城(在今甘肃庆阳,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范纯仁(1027年——1101年),字尧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范仲淹次子,北宋宰相,官至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属保守派,但却反对废除青苗法、免役法。他自布衣至宰相,始终廉俭如一,平生唯重“忠恕”,认为只要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便能达到圣贤的境界。

  范育(生卒年不详),字巽之,邠州三水(今陕西旬邑)人,范祥之子,北宋大臣,官至户部侍郎。他担任熙州知州期间,据理力争,反对放弃兰州障蔽的质孤堡与胜如堡。

  范子奇(生卒年不详),字中济,河南(今河南洛阳)人,范宗杰之子,北宋大臣,官至吏部侍郎。他担任庆州知州期间,“广储蓄,缮城栅,严守备,羁黠羌,推诚待下”,深得军心。

  范百禄(1030年——1094年),字子功,华阳(今四川成都)人,范镇之侄,北宋大臣,官至中书侍郎。他曾奏请朝廷分,建议恢复文吏领兵的旧制,后又劝说司马光,反对废除免役法。

  范百常(生卒年不详),华阳(今四川成都)人,范镇之侄,北宋大臣,曾任茂州知州。他在任期间,修筑茂州城(在今四川阿坝,现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击退邻州蛮族的进攻。

  范纯礼(1031年——1106年),字彝叟(夷叟),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范仲淹第三子子,北宋大臣,历任秘书省正字、遂州知州、京西转运副使、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吏部郎中、给事中、开封知府、尚书右丞、静江军节度副使、鸿庆宫提举等职。

  范世京(生卒年不详),字延祖,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范师道之子,北宋大臣,官至秘书丞。他担任海盐知县期间,劝农耕桑,教化百姓,治绩突出,史称“治声动浙右”。

  范祖述(生卒年不详),华阳(今四川成都)人,范百禄之子,北宋大臣官至朝议大夫。担任巩县知县时,开凿南山,引水入洛阳,使得巩县再无水患。

  范祖禹(1041年——1098年),字淳甫(淳父、纯父、纯甫),一字梦得,华阳(今四川成都)人,范镇侄孙,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参协助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负责唐纪部分,著有《唐鉴》十二卷、《帝学》八卷等。《唐鉴》一书深明唐三百年治乱,被程颐誉为“自三代以后无此议论”。后世学者因而尊称他为“唐鉴公”。

  范纯粹(1046年——1117年),字德孺,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范仲淹第四子,北宋大臣,官至徽猷阁待制。他政治上属于司马光的保守派,反对王安石变法,曾建议废除元丰改制中修定的蕃汉官叙位法,恢复蕃官叙位一律在汉官之下。

  范坦(生卒年不详),字中济,河南(今河南洛阳)人,范子奇之子,北宋大臣,官至户部侍郎。他曾参与币制的整顿,废止夹锡钱,并将当十钱改为当三钱。

  范筠(生卒年不详),婺州兰溪(今金华兰溪)人,北宋大臣,官至上柱国、少保、资政殿大学士,封荣国公。他生有十子,号称“一门双柱国,十子九登科”。

  范致虚(?——1129年),字谦叔,建州建阳(今福建建阳)人,北宋大臣,官至陕西宣抚使,曾率五路西军入京勤王,抗击金兵。南宋建立后,被召为资政殿学士、知邓州。

  范致明(生卒年不详),字晦叔,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北宋官员,庚辰科(1100年)榜眼,授待制,后贬岳州酒税监。他著有《岳阳风土记》,考证郡县历史沿革、山川变化、古迹存亡,清代时被收录于《钦定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中。

  范温(生卒年不详),字元实,华阳(今四川双流)人,范祖禹之子,北宋诗评家。他是秦观的女婿,曾随黄庭坚学诗,著有《潜溪诗眼》。

  范冲(?——1141年),字元长,华阳(今四川双流)人,范祖禹之子,南宋官员,官至宗正少卿兼直史馆。他重修《神宗实录》,全面否定王安石,保留原书的黑墨字,新修以红字,删字以黄,被世人称为“朱墨史”。

  范汝为(?——1132年),建州瓯宁(今福建建瓯)人,南宋时期农民起义军首领,出身私盐贩,在建炎四年(1130年)、绍兴元年(1131年)两次发动起义,最终被韩世忠镇压,自焚而死。

  范宗尹(1100年——1136年),字觉民,襄阳邓城(今湖北襄樊西北)人,南宋宰相。他自科举及第,仅九年便宣麻拜相,官至右仆射、同平章事兼御营使,年仅三十,史称“近世宰相年少,未有如宗尹者”。执政期间,推行镇抚使制度,废除御营司,以宰相兼掌枢密院。

  范如圭(1102年——1160年),字伯达,建州建阳(今福建建阳)人,南宋官员,官至利州路提点刑狱。他曾公开指斥秦桧“曲学倍师、忘仇辱国之罪”,称其“丧心病狂”、“遗臭万世”。

  范浚(1102年——1150年),字茂名(茂明),世称香溪先生,婺州兰溪(今金华兰溪)人,范筠之子,南宋理学家,在宝惠寺香溪书院绛帐授徒,被朱熹尊称为范子,著有《香溪文集》。他的理学思想影响久远,被称为“婺学之开宗,浙学之托始”。

  范锺(1171年——1248年),字仲和,婺州兰溪人(今金华兰溪)人,南宋宰相,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封东阳郡公。他廉洁奉公,虽官至宰相,却没在故里置地建宅,辞官后只能住在金华驿馆中,被时人称为“无地起楼台宰相”。

  范文虎, 男,祖籍山东省 ,南宋军队指挥官。

  范成大(1126——1193),号石湖居士,吴郡人(今江苏苏州),著名南宋大臣,“田园诗派”的集大成者。初为徽州司户参军,累迁礼部员外郎。淳熙五年以中大夫为参知政事,是著名“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封崇国公,谥文穆。

  范天顺(?——1273)南宋末抗元将领。任荆湖都统制。1273年,主将吕文焕降元,他不屈,自缢而死。

  范椁(1272——1330),字亨父,一字德机,清江县人(江西樟树市)。元朝诗人,是当时文坛领袖,“元诗四大家”之一。

细数历史上的范姓名人,多到让人惊叹!

细数历史上的范姓名人,多到让人惊叹!

百家姓

近现代的范姓名人,有你熟悉的没?

近现代的范姓名人,有你熟悉的没?

百家姓

韩姓轶事之韩复榘演讲

韩姓轶事之韩复榘演讲

百家姓

王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王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百家姓

有记录的俞姓历代名人盘点,来看看你都认识哪些姓俞的

有记录的俞姓历代名人盘点,来看看你都认识哪些姓俞的

百家姓

奚姓名人典故之制墨高手奚廷圭

奚姓名人典故之制墨高手奚廷圭

百家姓

有关孙姓的典故、趣事

有关孙姓的典故、趣事

百家姓

史姓宗祠通用对联,每一副都有故事哦!

史姓宗祠通用对联,每一副都有故事哦!

百家姓

俞姓宗祠通用对联有哪些典故

俞姓宗祠通用对联有哪些典故

百家姓

柏姓宗祠通用对联有哪些

柏姓宗祠通用对联有哪些

百家姓

张姓宗祠通用对联大梳理

张姓宗祠通用对联大梳理

百家姓

鲁姓名人故事之鲁班学艺的故事

鲁姓名人故事之鲁班学艺的故事

百家姓

黄姓人口发展与分布情况介绍

黄姓人口发展与分布情况介绍

百家姓

曹姓典故之曹玮一箭双雕的故事

曹姓典故之曹玮一箭双雕的故事

百家姓

杨姓宗祠通用对联

杨姓宗祠通用对联

百家姓

薛姓始祖及郡望堂号介绍

薛姓始祖及郡望堂号介绍

百家姓

马姓典故之马皇后不封娘家人

马姓典故之马皇后不封娘家人

百家姓

窦姓典故之窦融经营河西五郡

窦姓典故之窦融经营河西五郡

百家姓

周姓名人梳理,让人意想不到!

周姓名人梳理,让人意想不到!

百家姓

超会用典的于姓宗祠通用对联

超会用典的于姓宗祠通用对联

百家姓

杨姓历代名人梳理

杨姓历代名人梳理

百家姓

绝妙的郑姓宗祠对联,对对精绝!

绝妙的郑姓宗祠对联,对对精绝!

百家姓

收藏知识 故事大全 经典国学 诗词大全 民俗知识 运动常识 舞蹈知识 软件教学 阅读美文 范文大全 武术学习 棋牌学习 时尚潮流 闲趣爱好 分类知识 历史天地 家庭养花 饮茶文化 宠物养殖 种植技术 果树种植 养殖技术 实用百科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英语作文 生活妙招 养生知识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