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姓历史名人,真是个个身怀绝技啊!
实文网 zhuakuai.com流传至今,每个姓氏都有很多历史名人,他们因自身的成就名垂后世,更是让同姓后人敬仰骄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数数纯正血统的卫姓历史名人。
卫绾
卫绾(?——前131年),西汉代国人。他的主要活动是在汉景帝时期,历任中郎将、河间王太傅、太子太傅,御史大夫,并做过三年丞相。他寡言敦厚,谨守职守,是一位无为政治的奉行者。卫绾膂力过人,且有高超的御车之术,汉文帝做代王时,他就护驾于左右,文帝即位后,他随至京师汉文帝为郎官,不久升中郎将。谨慎小心,为文帝信任。至汉武帝即位,以不称职之名被罢免。死后,谥号哀侯。卫绾一生为官,位居显要,既无拾遗补阙之功,更谈不上兴利除弊之绩,只是默默无言,守道而已。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汉初黄老政治的一些具体情形。
卫子夫
卫子夫(?——前91年),名不详,字子夫。是中国汉代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卫子夫原是平阳侯曹寿和平阳公主的讴者,后汉武帝到访平阳公主家时临幸了她,并把她和卫青一同带入宫中(前139年春)。初封为夫人(夫人是仅次皇后的嫔妃,被封之时,窦太后尚在世),元朔元年(前128年)生下刘据,被立为皇后,元狩元年(前122年)刘据被立为太子。征和三年(前90年),江充等人制造的巫蛊案牵连到太子,太子刘据被迫起兵反抗,兵败自杀,卫子夫因牵扯在内、不能自明而自杀。其时葬于桐柏(对着长乐未央宫),十八年后她的曾孙刘询登基为汉宣帝,当即以皇后礼重新厚葬她,追谥号曰 “思”,建园置周卫。史称孝武卫思后。
卫青
卫青:字仲卿。汉朝时河东郡平阳(今山西临汾县)人。西汉武帝时期的将领,本来姓郑,因为异父姐卫子夫在平阳公主家得到武帝的宠幸而冒姓卫[4] ,他曾先后七征匈奴,屡建战功,拜为大将军,封长平侯。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骑兵南侵上谷郡、今河北怀来)。汉武帝派遣四路军马同时出击,卫青一路,率军万骑,到达茏城,斩获七百人,封关内侯。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集结大量兵力再次进犯汉朝上谷、渔阳,汉武帝派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今黄河河套地区)。卫青等人引军北上,绕到敌人后方,击败匈奴的白羊王和楼烦王,收复了秦时蒙恬所辟的河南地,汉朝在这里设置了朔方郡和九原郡,建筑了朔方城。
卫宏
卫宏:东汉时诗人,先随九江谢曼卿学《毛诗》,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旨”(《后汉书·儒林传》);后随大司空杜林学《古文尚书》,作《训旨》。光武帝时,任议郎,又集西汉杂事,编有作《汉书旧仪》四篇,今有辑本。又著赋、颂、诔七首,皆传于世。由集西京杂事,。卫宏能书,北魏王愔《古今文字志目》中卷列秦、汉、吴五十九人,中有卫宏。
卫瓘[5]
卫瓘:西晋书法家。字伯玉(220-291),河东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曾任三国魏镇东将军,西晋时任司空、太保等职,惠帝时被贾后所杀。出身书法世家,父卫觊长于书法。卫瓘擅长隶书、章草,师承张芝书法传统,自称得张芝之筋,风格流便秀美。其章草笔画去掉波势,见出今草端倪。无墨迹传世,北宋《淳化阁帖》收有他的刻帖《顿首州民帖》。
卫恒
卫恒:西晋书法家。字巨山(?-291),河东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卫瓘之子。曾任黄门侍郎,惠帝时与其父卫瓘一道为贾后所杀。出身书法世家,祖父卫觊、父亲卫瓘均是书法名家,受家庭熏陶,自幼喜爱书法,能传其家法,擅长草书、章草、隶及散隶等书体。无墨迹传世,仅北宋《淳化阁帖》收有草书二行。著《四体书势》,论述草、章草、隶、散隶四种书体的演变,并保存了一些书法史料。
卫铄
卫铄:字茂漪,西晋书法家。河东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卫瓘之女。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世所共推,而他们究竟师承何人?却不大有人注意,更很少有人知道。说来令人不敢置信,王氏父子的老师,竟然是一位出自卫家的女子。这位不大为人所知的才女,叫做卫铄,后人尊称为卫夫人。是东晋望族之一卫瓘的女儿,卫瓘在当时不但武功彪炳,而且写得一手好草书。卫夫人家学渊博,她所写的隶书与正书,更冠绝一时。曾有“粹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芳树,穆若清风”的时誉。《书断》一书,也特别推崇她的字说:“卫夫人隶书尤善规矩”。有这样好的老师,怪不得王氏父子的字会写得那样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