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百家姓

频道主页

章学诚的持世救偏思想是怎么形成的?

实文网  zhuakuai.com 

  每个姓氏都流传了许多历史名人,关于他们也都会流传下来许多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章姓的故事,一个关于章学诚的故事,下面一起来看他的持世救偏思想是怎么形成的!

  持世救偏是清朝章学诚的一种思想,是对顾炎武等思想家学术精神的继承与发扬。章学诚“言性命者必究于史”、“六经皆史”的命题,与顾炎武“理学,经学也”的观点相比,可谓异曲同工,即治学应发扬求实精神,以经世致用为目标。它强调学术要与历史制度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验于人事。

  明清之际,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思想家,批评“以明心见性之空言取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的理学末流,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学术,由此形成了当时的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家的重要思想并没有在社会上激起应有的回响,相反,随着清朝统治的巩固以及文化专制政策的推行,取而代之的是乾嘉考据学。章学诚作为乾嘉时期著名的学者,既反对考据学的脱离实际,亦不满宋学的空疏,于是重新提倡经世致用的治学风尚。他说:“所贵君子之学术,为能持世而救偏。”这充分显示出他的卓越之处。

  章学诚在致钱大昕的书札中说:“世俗风尚,必有所偏,达人显贵之所主持,聪明才智之所奔赴,其中流弊必不在小。载笔之士不思救挽,无为贵著述矣。苟欲有所救挽,则必逆于时趋。”他看到了当时学风的弊端,尤其是众所共趋的考据学,已脱离了社会现实,所以要“逆于时趋”,而挽救学术。对于当时的学风,他在《文史通义·原学下》篇有一个评价:“学博者长于考索,岂非道中之实积,而骛于博者,终身敝精劳神以殉之,不知博之何所取也。才雄者健于属文,岂非道体之发挥,而擅于文者,终身苦心焦思以构之,不思文之何所用也。言义理者似能思矣,而不知义理虚悬而无薄,则义理亦无当于道矣。此皆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也。”学问、文辞、义理三者被割裂开来,学问渊博者不知博之何所取,文辞敏捷者不知文之何所用,言义理者又陷入空而无当之境,牵强附会,由此导致了学风的不正。基于上述认识,章学诚倡导学术研究不能趋于时俗,而应“持世救偏”,诚如《文史通义·说林》所云:“风尚所趋,必有所弊,君子立言以救弊,归之中正而已矣。”

  章学诚对汉学的批评是十分明显的,他认为考证之风“征实过多,发挥过少,有如蚕食叶而不能抽丝”,如果做学问仅仅停留在考据上,那是“但知聚铜,不解铸釜”。对于宋学,章学诚同样持批评态度。他指出宋儒之学“以‘道’名学,而外轻经济事功,内轻学问文章,则守陋自是,枵腹空谈性天,无怪通儒耻言宋学矣”。宋学舍弃了“学问文章”,专事性命空谈,不免陷于学术末流。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章学诚对汉宋之学都加以批评,但他不是对汉学与宋学全盘否定,而是否定中又有所肯定。例如他批评汉学不遗余力,然而又认为汉学也有可取之处,“义理必须探索,名数必须考订”。宋学亦然,它既有空疏而为通儒所耻的缺点,但“《五子遗书》,诸家语录,其中精言名理,可以补经传之缺”,故“讲求文辞,亦不宜略去宋学”。章学诚能以一种客观公允的态度对待学术,实属难能可贵。

  在学术大旨上,章学诚提出了“言性命者必究于史”的命题。“言性命者必究于史”是章学诚对浙东学术的一个总概括,亦反映了他本人的学术追求。章学诚并不反对“天人性命之学”,但认为不能“空言义理以为功”,而应将性命之学落到实处,与现实人事结合起来。所以,他平时致力于史学研究,将性命之学归于史学。这与他“六经皆史”的主张是一致的,即经学与史学都非空言,而应切近现实人事。

  章学诚的“持世救偏”思想,是对顾炎武等思想家学术精神的继承与发扬。顾炎武痛感王学末流性命之论的空疏,而大力倡导经世致用的实学,并提出了“理学,经学也”的命题。顾炎武所言理学与一般理解不同,指的是经学。在他看来,宋代以来的所谓理学到明代已成为末流,不能称之为理学了,而是禅学。因此,理学必须在经学以内讨论,通过经学来探求义理,乃治学之正途。所以,在顾炎武那里,理学,经学,都可视为实学的代名词。而从学术大旨来看,章学诚“言性命者必究于史”、“六经皆史”的命题,与顾炎武“理学,经学也”的观点相比,可谓异曲同工,即治学应发扬求实精神,以经世致用为目标。《文史通义·史释》云:“君子苟有志于学,则必求当代典章,以切于人伦日用;必求官司掌故,而通于经术精微;则学为实事,而文非空言,所谓有体必有用也。”这也就是强调学术要与历史制度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验于人事。

  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章学诚可谓生非其时。在考据学风盛行的乾嘉时代,他的学问“逆于时趋”,思想不为时人称许,即使在他去世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也仍然湮没无闻。直至胡适为他作了年谱,梁启超高度评价他在史学、方志学上的成就,学术界才慢慢关注他。尽管章学诚的思想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没有产生应有的影响,但从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他不凡的学术创见。顾炎武提出“理学即经学”的命题时,其主旨并非为了考证,而在于经世致用,但后人曲解他的用意,以致把他奉为清代考据学的鼻祖。从章学诚的思想学术来看,他并没有囿于成说,专事考证,而是继承了顾炎武等大思想家的学术精髓,力矫时弊,直与清初三大师的思想相呼应。

章姓的历代历史名人,看看有哪些是你也能说上口的!

章姓的历代历史名人,看看有哪些是你也能说上口的!

百家姓

曹姓典故之曹玮一箭双雕的故事

曹姓典故之曹玮一箭双雕的故事

百家姓

章姓典故之枯竹复生的由来

章姓典故之枯竹复生的由来

百家姓

章学诚的持世救偏思想是怎么形成的?

章学诚的持世救偏思想是怎么形成的?

百家姓

曹姓典故之七步成诗的由来

曹姓典故之七步成诗的由来

百家姓

谢姓典故之谢公屐的由来

谢姓典故之谢公屐的由来

百家姓

曹姓典故之曹操以酒劝关公

曹姓典故之曹操以酒劝关公

百家姓

姓氏典故之张姓孺子可教的由来

姓氏典故之张姓孺子可教的由来

百家姓

谢姓典故之桃红柳绿的由来

谢姓典故之桃红柳绿的由来

百家姓

姓氏典故之张姓画龙点睛的由来

姓氏典故之张姓画龙点睛的由来

百家姓

姓氏典故之张姓助纣为虐的由来

姓氏典故之张姓助纣为虐的由来

百家姓

曹姓典故之青梅煮酒论英雄

曹姓典故之青梅煮酒论英雄

百家姓

曹姓典故之曹国舅的传说

曹姓典故之曹国舅的传说

百家姓

谢姓典故之内举不避亲

谢姓典故之内举不避亲

百家姓

曹姓典故之曹操割发代首

曹姓典故之曹操割发代首

百家姓

曹姓典故之曹冲智救库吏

曹姓典故之曹冲智救库吏

百家姓

姓氏典故之倒骑毛驴的张果老

姓氏典故之倒骑毛驴的张果老

百家姓

姓氏典故之张姓借箸是什么意思

姓氏典故之张姓借箸是什么意思

百家姓

奚姓名人典故之制墨高手奚廷圭

奚姓名人典故之制墨高手奚廷圭

百家姓

韩姓轶事之韩复榘演讲

韩姓轶事之韩复榘演讲

百家姓

王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王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百家姓

有记录的俞姓历代名人盘点,来看看你都认识哪些姓俞的

有记录的俞姓历代名人盘点,来看看你都认识哪些姓俞的

百家姓

有关孙姓的典故、趣事

有关孙姓的典故、趣事

百家姓

史姓宗祠通用对联,每一副都有故事哦!

史姓宗祠通用对联,每一副都有故事哦!

百家姓

俞姓宗祠通用对联有哪些典故

俞姓宗祠通用对联有哪些典故

百家姓

鲁姓名人故事之鲁班学艺的故事

鲁姓名人故事之鲁班学艺的故事

百家姓

柏姓宗祠通用对联有哪些

柏姓宗祠通用对联有哪些

百家姓

张姓宗祠通用对联大梳理

张姓宗祠通用对联大梳理

百家姓

杨姓宗祠通用对联

杨姓宗祠通用对联

百家姓

绝妙的郑姓宗祠对联,对对精绝!

绝妙的郑姓宗祠对联,对对精绝!

百家姓

曹姓典故之曹玮一箭双雕的故事

曹姓典故之曹玮一箭双雕的故事

百家姓

窦姓典故之窦融经营河西五郡

窦姓典故之窦融经营河西五郡

百家姓

马姓典故之马皇后不封娘家人

马姓典故之马皇后不封娘家人

百家姓

周姓名人梳理,让人意想不到!

周姓名人梳理,让人意想不到!

百家姓

黄姓人口发展与分布情况介绍

黄姓人口发展与分布情况介绍

百家姓

杨姓历代名人梳理

杨姓历代名人梳理

百家姓

超会用典的于姓宗祠通用对联

超会用典的于姓宗祠通用对联

百家姓

薛姓始祖及郡望堂号介绍

薛姓始祖及郡望堂号介绍

百家姓

收藏知识 故事大全 经典国学 诗词大全 民俗知识 运动常识 舞蹈知识 软件教学 阅读美文 范文大全 武术学习 棋牌学习 时尚潮流 闲趣爱好 分类知识 历史天地 家庭养花 饮茶文化 宠物养殖 种植技术 果树种植 养殖技术 实用百科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英语作文 生活妙招 养生知识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