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子部

频道主页

《伤寒论·卷二·辨痓湿暍脉证》原文/译文/评析

张仲景  zhuakuai.com 

  【原文】

  伤寒所致太阳病,痓①湿暍②此三种,宜应别论,以为与伤寒相似,故此见之。

  【注释】

  ①痓:一种脊背强直的病症。

  ②暍(yē):伤暑。

  【译文】

  外邪所致的痓、湿、暍这三种病,本应另当别论。但由于此三者与太阳病的表现极其相似,故在本篇一并叙述。

  【评析】

  本条说明《伤寒论》列入“痓、湿、暍”篇的目的和意义。

  痓、湿、暍的病症,初起亦从太阳经开始,所表现的症状有些颇与伤寒所致的太阳病相似,但其病因毕竟与伤寒不同,病机变化和临床表现又有各自的特点,不应混同,所以说“宜应别论”。在此处举出痓、湿、暍,主要为了与伤寒的鉴别,以免发生混淆。
 

  【原文】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痓。

  【译文】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而怕冷的,叫做刚痓。

  【评析】

  本条讲刚痓的症状。

  发热无汗恶寒,是太阳病伤寒表实症的主要症状,痓病也有这些症状,这正是与太阳病的相似处,但是,恶寒不是痓病的必具症状,所以说“反恶寒”,这是应该注意的。然而痓病必有项背强急的主症,条文中没有叙及,可能是省文笔法,必须与后面条文合参。否则,单凭发热无汗恶寒,是不能确诊为痓病的。因为无汗,所以名为刚痓。
 

  【原文】

  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病源云恶寒》名曰柔痓。

  【译文】

  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怕冷的,叫做柔痓。

  【评析】

  本条讲柔痓的症状。
 

  【原文】

  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痓。

  【译文】

  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痓。

  【评析】

  本条讲痓病的脉象。

  太阳病发热,是刚痓和柔痓的共同症状,前两条都未提到脉象,本条补充出脉象,因而更富有辨证意义。一般说,太阳表症的脉象多浮,如太阳中风脉浮缓,伤寒脉浮紧,今痓病外见太阳表症发热,而脉却沉细。可见不同于太阳病中风、伤寒,乃是里阴亏虚的标志,征之临床,痓病的形成,多由于阴液不足,筋脉失却濡养所致。但是,对于脉沉细有从湿邪解释的,还有寒湿、里虚、燥热等,要在根据全部病情作具体分析,才能避免偏执,从而获得正确的诊断。
 

  【原文】

  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痓。

  【译文】

  太阳病,由于发汗大多,因而引起痓病。

  【评析】

  本条讲痓病的成因之一。

  太阳病本来应该使用发汗的方法,但必须注意温覆微汗,切忌汗出过多。如果汗出太多,就会耗伤津液和阳气,人体筋脉得不到阳气的温煦与阴液的濡养,因而发生拘缩挛急成为痓病。《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难经》“气主煦之,血主濡之”都是说阴液与阳气对人体筋脉的关系,所以发汗太多,可促成痓病的发生。
 

  【原文】

  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脉赤,独头面摇,卒①口噤,背反张者,痓病也。

  【注释】

  ①卒:忽然的意思。

  【译文】

  病人身上发热足部发凉,颈强强急,畏寒,有时头部烘热,面部及眼睛发红,头部动摇不停,突然出现牙关咬紧不开、背部强直、角弓反张的,即为痓病。

  【评析】

  本条说明痓病的基本症状。

  首二条是从有汗无汗、恶寒与不恶寒,来辨别刚痓、柔痓的两种症型,本条所述才是痓病的基本症状,其中口噤和背反张,尤为辨痓病的确据。由于外邪郁滞筋脉,化热伤津,筋脉失养所致。外邪侵表,营卫失和,则身热恶寒;经脉郁滞,气血不畅,筋脉失养而拘急挛缩,则颈项强急,卒口噤,背反张;邪郁化热而上壅,因而头部烘热,面目红赤;阳气上升而不下达,所以两脚反冷。

收藏知识 故事大全 经典国学 诗词大全 民俗知识 运动常识 舞蹈知识 软件教学 阅读美文 范文大全 武术学习 棋牌学习 时尚潮流 闲趣爱好 分类知识 历史天地 家庭养花 饮茶文化 宠物养殖 种植技术 果树种植 养殖技术 实用百科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英语作文 生活妙招 养生知识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