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子部

频道主页

《伤寒论·卷四·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原文/译文/评析(2)

张仲景  zhuakuai.com 

  【原文】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一云头痛即眩,胃中空虚,客气①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阳气②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③,小便不利,身必发黄。

  【注释】

  ①客气:邪气,因从外来,故叫客气。

  ②阳气:表邪而言,不是指正气。

  ③剂颈而还:“剂”同“齐”,谓汗出到颈部而止。

  【译文】

  太阳病,脉象浮而动数,脉浮主风邪在表,数主有热,动脉主痛,数又主虚。症见头痛发热,轻微盗汗,反而怕冷,这是太阳表症未除。医生本应从表论治,却反而用攻下的方法治疗,由于胃中空虚而无实邪,误下后邪气内陷,邪热与水饮相结于胸膈,所以蛇婆子出现脉动数变迟,胸胁心下疼痛拒按,短气,烦躁不安,这样结胸症就形成了。主治用大陷胸汤。如果不形成结胸,只见头部汗出,到颈部为止,其他部位不出汗,小便不通畅,身体发黄的,则是湿热郁蒸发黄症。

  【评析】

  本条讲表症误下,致成结胸或发黄的病理机转,及结胸症的治法。

  本条主要讨论表里辨症与表症误下而致结胸与发黄的两种病理转归。太阳病,脉浮而动数,脉浮主表,动为邪盛主痛,数为体表有热,所以脉浮动数为风邪盛而表热,里无实邪,故曰“数则为虚”。头痛发热是表症,微盗汗出属少阳有热,是表邪已有内传之势。如果邪全传里,则恶寒当罢,现在仍然恶寒,可见表尚未解,故特提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用一“反”字,以突出恶寒识辨表症的关键,表未解的不可攻里,这是治疗的原则。由于医者失察,竟用攻下之法,因而表邪内陷而成为结胸症。邪陷热结,所以动数之脉变为迟脉;误下则损伤胃气,致胃中空虚,热邪动膈,故膈内拒痛,热邪陷与水邪相结,心下因而硬满疼痛,成为结胸。邪结热扰,同时还可伴见短气躁烦,心中懊。结胸症因热与水结,故治宜泄热逐水破结的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方

  大黄六两(去皮)、芒硝一升、甘遂一钱匕。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原文】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①,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注释】

  ①结胸热实:结胸症的性质属热属实,与寒实结胸症不同。

  【译文】

  外感病六七天过后,形成热实结胸症,脉象沉而紧,胸脘部疼痛,触按像石头一样坚硬的,主治用大陷胸汤。

  【评析】

  本条讲外感病程中,未经误下也可发生大结胸症。

  病人平素内有水饮,表邪入里化热与之相结,也能形成结胸症,所谓热实,是指结胸症的性质,与下条的寒实结胸症正好相对。

  由于邪盛自传于里,热与水结,所以脉沉而紧。这里“迟”与“紧”都属于邪结,不可误认属寒。水与热搏结于胸脘,所以心下痛,按之石硬。结胸症既具,当然也应用大陷胸汤主治。
 

  【原文】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①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注释】

  ①无大热:外表无大热。

  【译文】

  患伤寒十多日,热邪结于里,而又往来寒热的,可用大柴胡汤。假如只有结胸症状,外表无大热的,这因水结于胸胁,仅头部微微汗出,可用大陷胸汤主治。

  【评析】

  本条讲大陷胸汤症与大柴胡汤症的鉴别。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自应有里热实的症候,未提属于省文。兼见往来寒热的少阳症,就不可单纯攻下,而应治以和解兼攻的大柴胡汤。如果出现心下硬痛等结胸症的主症,而体表没有大热,只是头部微有汗出,这是水热结在胸胁,水汽不克布达全身,而但蒸腾于上的标志,因此,宜用逐水荡热的大陷胸汤主治。
 

  【原文】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一云日晡所发心胸大烦,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译文】

  太阳表症,反复发汗而又行攻下,出现五六天不解大便,舌上干燥,口渴,午后微有潮热,从剑突下一直到少腹部坚硬胀满疼痛,不能用手触摸的,主治用大陷胸汤。

  【评析】

  本条讲大结胸症与阳明燥实症的鉴别。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为治失其宜,以致邪不得外解而向内传,根据五六日不大便,舌上干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颇仍阳明里实症,但是阳明里实症为肠中燥屎阻结,其腹痛仅限于脐部周围;而本症却是从心下至少腹皆硬满而痛,不可近,表明痛势很剧,因知这是水热相结、邪势迄上际下的大结胸症,切不可误用大承气汤,而应治以逐水荡热的大陷胸汤。
 

  【原文】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译文】

  小结胸的病位,正当心下胃脘部,以手按之则疼痛,脉象浮滑的,用小陷胸汤主治。

  【评析】

  本条讲小结胸的症治与主方。

  误下邪陷,热与水结,为大结胸症,心下硬痛,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皆硬满而痛,不可近,脉寸浮关沉,或沉紧;此则正在心下,按之始痛,乃因热与痰结,范围小而程度轻,所以症名为小结胸。浮脉为阳热,滑脉主有痰,本症为痰热相结,所以脉象浮滑。治以小陷胸汤,即取其清热消痰的作用。
 

  小陷胸汤方

  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栝楼实大者一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两升,去滓,分温三服。
 

  【原文】

  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①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②也。

  【注释】

  ①寒分:寒饮,以饮邪性寒,故曰寒分。

  ②协热利:挟表热而下利。

  【译文】

  得了太阳病两三天后,不能平卧,只想坐起,胃脘部痞结胀硬,脉象微弱的,这是素有寒饮结聚在里的缘故,治疗却反而用攻下法,因而腹泻形成。若腹泻停止的,结胸就会形成;若腹泻不停止,到第四天又再攻下,就会引起协热利。

  【评析】

  本条讲素有痰饮之人,患太阳病,误用下法,可引起结胸或协热利的变症。

  本条从“太阳病”到“此本有寒分也”为一节,说明未下前的脉症特点。太阳病两三日,见到卧起不安,心下痞结,是病邪由表传里之症,如果脉象洪大滑实,可能为邪传阳明,但脉不是洪滑而是微弱,脉症合参,则知不是阳明热实,乃是素有寒饮所致。从“反下之”到“此作协热利也”为一节,说明医者诊断不明,将素有寒饮的心下痞结,误作热实症而使用攻下,以致引起下利的变症。这时如果表热未尽,则名协热利。至于“若利止,必作结胸”,联系素有寒饮来看,不会是自动利止,当是指未作下利,将可能成为结胸症。四日复下之,也应在未发生下利之时,否则,已经下利,岂有再用下法的道理。此处的协热利是指协表热而下利,与桂枝人参汤所主的协热而利的精神是一致的,不是真正属热的下利。
 

  【原文】

  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

  【译文】

  太阳表症,误用了攻下方法,病人的脉象急促,但未见结胸症状,这是邪未内陷而欲外解的征象。脉象浮的,可能发作结胸。脉象紧的,可能发生咽痛。脉象弦的,大多伴有两胁拘急。脉细数的,头痛还未停止。脉沉紧的,必有气逆欲呕。脉沉滑的,会出现协热下利。脉浮滑的,必发生大便下血。

  【评析】

  本条讲脉症互参,举脉问症。

  太阳病,误用下法的变症颇多,但总的机转,不外表邪内陷,在上为咽痛、头痛,在下为下利、便血,在中为结胸,或为两胁拘急,如正气尚盛,邪未内陷,仍能外出而病解。本条似乎据脉测症,实际是根据脉与症的关系,阐述举脉问症的辨证方法,仍然是脉证合参,而不应理解为仅据脉象。

收藏知识 故事大全 经典国学 诗词大全 民俗知识 运动常识 舞蹈知识 软件教学 阅读美文 范文大全 武术学习 棋牌学习 时尚潮流 闲趣爱好 分类知识 历史天地 家庭养花 饮茶文化 宠物养殖 种植技术 果树种植 养殖技术 实用百科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英语作文 生活妙招 养生知识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