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集部

频道主页

《乐府诗集》卷十杂歌谣辞(2)

郭茂倩  zhuakuai.com 

  匈奴歌

  【原文】

  失我焉支山①,令我妇女无颜色②。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④。

  【注释】

  ①焉支山:在今甘肃西部。②妇女无颜色:妇女因生活贫困而无好的容颜。③使我六畜不蕃息:指丧失了良好的牧场,不能繁殖牲畜。

  【译文】

  失去了焉支山,我们放牧困难,生活贫困,妇女们因过着穷苦的日子都没有好的容颜。失去了祁连山,使我们丧失了良好的牧场,牲畜不能繁殖。我们是多么凄伤啊!

  【赏析】

  此歌本为匈奴人所唱。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将兵出击匈奴,夺取焉支山和祁连山。匈奴人悲伤作此歌。《十道志》曰:“焉支、祁连二山,皆美水草。匈奴失之,乃作此歌。”《汉书》曰:“元狩二年春,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讨匈奴,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其夏,又攻祁连山,捕首虏甚多。”“祁连山即天山,匈奴呼天为祁连,故曰祁连山。焉支山即燕支山也。”

  司马将军歌

  唐·李白

  【原文】

  狂风吹古月①,窃弄章华台②。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③。手中电曳倚天剑④,直斩长鲸海水开。我见楼船壮心目,颇似龙骧下三蜀⑤。扬兵习战张虎旗⑥,江中白浪如银屋。身居玉帐临河魁⑦,紫髯若戟冠崔嵬⑧。细柳开营揖天子,始知灞上为婴孩。羌笛横吹《阿亸回》⑨,向月楼中吹《落梅》。将军自起舞长剑,壮士呼声动九垓⑩。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

  【注释】

  ①古月:是“胡”的隐语。这里指叛将康楚元、张嘉延。②窃弄章华台:指康张叛军弄兵窃取荆州。窃弄,非法弄兵。章华台,楚灵王所筑造,旧址在今湖北省。这里代称荆、襄一带。③“北落”两句:北落星的光彩明亮闪耀;南征猛将密集如云,气势如雷。北落,星名,即北落师门星。位置在北方,古代常用此星占卜战争胜负,如星光明亮,就认为胜利在望。④电曳:像闪电一样地挥动。倚天剑:意谓靠近天的长剑。⑤龙骧:人名,指益州刺史王浚。太康元年,他率领军队东下,直取吴国的都城,接受了吴军的投降。官至大将军。三蜀:指蜀郡、广汉、犍为三郡,皆在今四川境内。⑥虎旗:即熊虎旗,古时主将的军旗。⑦玉帐:指主将所居的军帐,坚固不可侵犯,像玉制作的帐篷一样。临河魁:在河魁星的方位设置军帐。古人认为军中主将须根据时历选择一定的方位设置军帐。⑧紫髯:原为三国时吴国孙权容貌的美称,这里指南征将领容貌的威武。崔嵬:高耸的样子。⑨羌笛:由西方部族传入的笛子。这里泛指笛。《阿亸回》:即《阿滥堆》,乐曲名。⑩九垓(ɡāi):九重天。麒麟台:麒麟阁,在汉代的未央宫内。汉宣帝时,画功臣霍光、苏武等十一人的图像在麒麟阁上。

  【译文】

  叛将康楚元、张嘉延非法弄兵,窃取荆州。北落星的光彩明亮闪耀,战争胜利在望;南征猛将密集如云,气势如雷。靠近天的长剑像闪电一样地挥动,直斩长鲸,劈开海水。我看到楼船这样壮阔,就像王浚当年率领军队从三蜀东下,直取吴国,接受了吴军的投降的景象。扬兵开战,虎旗张扬,杀声震天,江中顿时白浪翻滚,犹如银屋。指挥的将军身居玉帐之内,在河魁星的方位设置军帐。紫髯若戟,头冠崔嵬,十分威武雄壮。天子驾临,细柳营开,细柳治军严谨,纪律严明。才知道灞上的队伍,就像孩子们在做游戏,很容易受到敌人的袭击。羌笛横吹《阿亸回》曲子,月光笼罩下的戍楼中吹起《落梅》。将军舞起长剑,壮士呼声震天。军队得胜庆功,演奏献凯之曲时,功臣的画像能被画在未央宫的麒麟台上。

  【赏析】

  《司马将军歌》,乐府《征伐王曲》调名,是李白模仿《陇上歌》而作的乐府诗。诗中歌颂南征将士威武的气概和严肃的纪律,表达了诗人对平定康张叛乱的必胜信念。

  上云乐

  唐·李白

  【原文】

  金天①之西,白日所没。康老胡雏②,生彼月窟。巉岩③容仪,戌削风骨。碧玉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④两鬓红。华盖垂下睫,嵩岳⑤临上唇。不睹诡谲貌,岂知造化神?大道是文康之严父,元气乃文康之老亲。抚顶弄盘古⑥,推车转天轮。云见日月初生时,铸冶火精与水银。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⑦。女娲戏黄土,团作愚下人。散在六合间,濛濛若沙尘。生死了不尽,谁明此胡是仙真⑧?西海栽若木,东溟植扶桑。别来几多时,枝叶万里长。中国有七圣⑨,半路颓鸿荒。陛下应运起,龙飞入咸阳。赤眉立盆子,白水⑩兴汉光。叱咤四海动,洪涛为簸扬。举足踏紫微,天关自开张。老胡感至德,东来进仙倡。五色师子,九苞凤凰。是老胡鸡犬,鸣舞飞帝乡。淋漓飒沓,进退成行。能胡歌,献汉酒。跪双膝,并两肘。散花指天举素手。拜龙颜,献圣寿。北斗戾,南山摧。天子九九八十一万岁,长倾万岁杯。

  【注释】

  ①金天:西方之天。②胡雏:胡人小儿,胡人童仆。③巉(chán)岩:本意是指山峰陡峭,这里形容长相奇特。④黄金拳拳:金黄色弯曲的头发。⑤嵩岳:嵩山,这里比喻高高的鼻梁。⑥盘古:我国神话中开天辟地创世的人。⑦“阳乌”两句:古代神话传说中在太阳里有三足乌,月中阴精积成兔形,这里借指太阳和月亮。⑧仙真:道家称升仙得道之人。⑨七圣:指传说中的黄帝、方明、昌寓、张若、(xí)朋、昆阍(hūn)、滑稽七人。⑩白水:水名,源出湖北枣阳东大阜山,相传汉光武帝旧宅在此。五色师子:即五色狮子,道家传说中元始天尊的坐骑。鸡犬: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南山:指终南山帝乡。

  【译文】

  在遥远的西方,太阳落山的地方,传说中的胡人神仙文康就出生在那里。老胡文康仪容奇特,五官就像陡峭的山峰一样古怪,骨骼清瘦,风度不凡。他的双眼眼瞳碧绿而有光,头发金黄而弯曲,两鬓呈红色。眼眉下垂着长长的睫毛,高耸的鼻子像山峰一样耸立在嘴唇的上方。要不是看到这样离奇古怪的容貌,真不知道天地造物的神奇。大道应该是文康的严父,元气是文康之老亲。老胡文康站起身举手可以像盘古一样摸到天顶,可以像推车一样推动天地转动。他说他曾看见日月出生时的情景,当时太阳和月亮还没有铸造成功,三足乌还没有出谷,月中阴精还没有积成兔形,半隐着身子。女娲百无聊赖地用黄土捏造了富贵人,把泥浆撒落在地上,变成了一个个贫贱的人,把他们散落到人间,茫茫就像沙尘一样。文康生命不息,长生不老,谁又能说明他不是神仙呢?在西海栽上若木,在东海种植扶桑,过些日子再来看,神树的枝叶已经长了有几万里那么长了。安禄山叛乱,两京覆没,天下就像上古时期的洪荒之世。陛下应运而起,即位于灵武,克复西京,大驾还都。安禄山已死,群贼又拥立他的儿子为首领,但这不足为患,这就像汉代赤眉军叛乱立刘盆子为天子一样,成不了什么气候,陛下您就要像光武帝一样,励精图治,光复汉室。天下振动,寰宇洗清,边关无事,贸易开通。西方的老胡文康感激陛下您的恩德,不远万里来到长安朝拜。他带来了五彩狮子、九苞凤凰等,表演酣畅淋漓,英姿飒爽,进退有序,纵横成行。他们唱胡歌,献上美酒,朝拜陛下时,都双膝跪地,前臂举起,素手指天如散花状,给陛下祝寿。愿陛下寿比南山,万寿无疆!

  【赏析】

  乐府《神仙二十二曲》中有《上云乐》,又名“洛滨曲”。相传是梁武帝时所制,假想生于上古时期的西方神仙老胡文康,长得青眼高鼻,携弄孔雀、凤凰、白鹿,慕梁朝来游,伏拜祝千岁寿。李白拟作《上云乐》,在前人歌辞的基础上作了发挥,写西域胡人携狮子、凤凰来唐朝祝天子寿的盛况。

  敕勒歌

  【原文】

  敕勒①川,阴山②下。天似穹庐③,笼盖四野。天苍苍④,野茫茫,风吹草低见⑤牛羊。

  【注释】

  ①敕勒:民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北部)一带。②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③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④苍苍:青色。⑤见:通“现”,显现。

  【译文】

  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这里的天幕像毡帐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

  【赏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这首古代民歌,歌咏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奇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睛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敕勒族人用穹庐——圆顶毡帐来比喻草原的天空,对“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讴歌赞美,这样的审美情趣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穹庐是游牧异议的活动居室,牛羊和牧草是他们的衣食来源,对于这些与他们的生活和命运相关的事物,他们有着极深极厚的感情。所以我们说,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我们并且认为,这首民歌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原因也在这里。

  箜篌谣

  唐·李白

  【原文】

  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贵贱结交心不移,惟有严陵①及光武。周公②称大圣,管蔡③宁相容!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④。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它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⑤。多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管鲍⑥久已死,何人继其踪!

  【注释】

  ①严陵:严光,字子陵,东汉余姚人。②周公: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③管蔡:管叔和蔡叔,是周武王的弟弟。④“汉谣”两句:语出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讲的是汉文帝与淮南王之间的兄弟恩怨故事。⑤九疑峰:山名。在湖南宁远县南。其山九谷皆相似,故称“九疑”。⑥管鲍: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

  【译文】

  要想升天飞仙,千万不要骑龙,要想游历河川,千万不能骑着老虎。朋友相交应不分贵贱,就像东汉的严陵和光武帝一样。可惜周公执政时是如此的贤明,管叔和蔡叔为什么还苦苦相逼,不能相容呢?汉代歌谣中说“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汉文帝却容不下淮南王,将他流放。骨肉兄弟尚且如同路人,我要结交的知己哪里会有呀?朋友虽然表面上亲密无间,可是心却如同隔着千重山、千重海。和他们相交时,就像面对着九疑山一样,让人分不清真假,茫然找不到边际。许多花长在一个树枝上,必然会早早凋谢,桃李开花虽然很美丽,但不如松柏能四季常青,朋友也是一样。管仲和鲍叔牙这样彼此信任的朋友早已死去,不知道后世还有没有人像他们一样,结交朋友能够贵贱不相移。

  【赏析】

  《箜篌谣》,古乐府旧题,即《箜篌引》,又名《公无渡河》。李白这首诗是借用旧题名,大致说朋友结交当有始有终,内容上与《箜篌引》有差别。

乐府诗集简介

乐府诗集简介

古文典籍

收藏知识 故事大全 经典国学 诗词大全 民俗知识 运动常识 舞蹈知识 软件教学 阅读美文 范文大全 武术学习 棋牌学习 时尚潮流 闲趣爱好 分类知识 历史天地 家庭养花 饮茶文化 宠物养殖 种植技术 果树种植 养殖技术 实用百科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英语作文 生活妙招 养生知识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