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五代十国

频道主页

五代十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实文网  zhuakuai.com 

  唐朝后期因为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与黄巢之乱的因素,使得北方战乱不堪,人口流移南方,田园荒芜。到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时交迭频繁,北方战火始终未能平息,北方经济比较落后,人口持续大减。直至后周后期才逐渐恢复,但经济力始终不如南方。而南方则较为安定,持续吸收来自北方的流民,替南方带来大批的劳动力及先进的耕织技术,加速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到五代十国期间,由于南方十国国家林立,摆脱北方经济负担,而且君王重视生产发展,发展出若干个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蜀地是农业、工商业发达地区,仓库饱满。江南两淮重农桑、茶叶、水利与商业贸易,其中吴越、闽国与南汉的贸易最为兴盛。湖广要靠卖茶和通商,运茶到黄河一带,交换衣料和战马以获利。这些区域彼此互通有无,并与华北、外国通商贸易,商业十分兴盛。所以,南方至此已完全代替北方成为全中国地区的经济中心。

  由于北方内乱、外族入侵与天灾不断,南方十国在人口、经济、文化与科技方面皆胜于北方五代。这也是华南经济再度胜过华北的时刻,此后这一局面再也没有逆转。十国为了扩展经济,重视兴修水利与经济作物,发展贸易业、茶叶、纺织,钱塘江石塘也是在这个时期兴建的。由于关中经济崩溃,五代大多定都于隋唐大运河的枢纽开封,都城的因素与燕云十六州的沦陷影响了宋朝的军事与经济。

  周元通宝

  农业

  唐朝后期至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地区的经济因为长期的战乱、天灾而残破不堪,河北、河南、山东与关中一带都是战乱区。例如公元943年后晋出帝时,春夏裏有早灾,秋冬有水灾,蝗虫大起,境内竹木叶都被蝗虫吃光;再加上军事上人为的决黄河水,水浸汴、鄂各州,使北方的生产遭到极大破坏。相对的,自汉魏六朝以来,比较平稳的江南、湖广与巴蜀地区的经济持续发展而十分兴盛,成为中原人民投奔的地方。在加上华南地区被细划分数国,各国为了提升经济力莫不细心经营,这使得十国的经济力远胜于重武力的五代。

  虽然五代战乱不堪,但仍有不少君王提振经济。后梁太祖称帝后重视农业,他任张全义为河南尹,以恢复河南地区的生产。公元908年又令诸州灭蝗以利农桑。后唐明宗执政期间,提倡节俭,兴修水利,关心百姓疾苦,使百姓得以喘息。到后周时,后周太祖郭威为了减轻农民压力,于公元952年直接将兵屯的营田赐给佃户,以提升税收;并且废除后梁太祖朱温实行的“牛租”,使农民免除牛死租存的负担。到后周世祖时,建立均田制,按实际占有田亩征税。这不同于隋唐前期的旧制,而是同两税法之后普遍实行税产是一致的。

  南方十国提倡经济发展,并且重视兴修水利,防水治害。例如吴越、南唐奖励农桑;闽及南汉促进海外贸易;前蜀和后蜀亦能发展农耕丝织,此均能令南方的经济得到发展。巴蜀地区在唐朝就十分富庶,有天府之国之誉称。经历战乱后,在前蜀王建与后蜀孟知祥、孟昶父子的经营下,政治相对稳定。她们又注重兴修水利,广泛耕垦,在褒中一带还兴办了屯田,使得农业生产比较发达。后蜀时期,“百姓富庶”、“斗米三钱”,米便宜到一斗三文钱。而两广地区也让不少人迁居,五十年来,南岭以南无事,使得南汉府库逐渐充实。

  吴与南唐、吴越所在的两淮、江南与太湖地区在隋唐时期十分繁荣,是唐朝的粮食重镇。历经庞勋之变与黄巢之乱后也逐渐回复,当地朝廷支持大规模开垦荒地,并且修筑水道。吴和南唐在丹阳疏浚练湖,在句容疏浚绛岩湖,在楚州筑白水塘,在寿州筑安丰塘,少者溉田数千顷,多者溉田万顷以上。吴越王钱镠在钱塘江修筑钱塘江石塘以防海潮侵袭,并且疏浚西湖、太湖和鉴湖等,又募民开垦荒田,免征田税,使杭州一带成为江南富裕之城。而福建地区在唐朝后期经济力不强,王潮、王审知兄弟领有闽国后,他们劝民农桑,在连江县车湖周围筑堤,可溉田四万余顷。南唐和吴越的农民还修建了一种圩田,即围田。

  南唐的唐国通宝

  旱则开闸引水灌田,涝则关闸拒水,把低洼的涝地变成良好的耕田。而湖广之地,在东晋南朝以来也十分兴盛。马殷据湖南建国楚国后,不断提升湘中、湘西的粮食产量。在周行逢据有湖南时,人民“率务稼穑,四五年间,仓廪充实”。这些都使得长江中下游一带成为“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的余粮区,到宋朝更有“苏常(或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南方除了粮食作物兴盛之外,在茶叶、丝绸与棉花等经济作物也十分兴盛,且进入专业化的地步。当时茶叶除了种于山区之外,也有建立于平地丘陵制之上。根据《四时纂要》记载当时江南茶园时分发达。五代时,楚国马殷对于茶叶、植桑养蚕与棉花十分兴盛,带动楚国的商业与贸易发展。闽国发展经济产物茶叶,又奖励海上贸易,大举提升当地的经济。

周恩来狠绝的另一面 制造爱棠村顾顺章全家灭门血案

周恩来狠绝的另一面 制造爱棠村顾顺章全家灭门血案

民国历史

隋朝疆域范围地图介绍(图)

隋朝疆域范围地图介绍(图)

隋朝历史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民国历史

唐朝疆域:唐朝地图

唐朝疆域:唐朝地图

唐朝历史

金朝疆域范围:金朝地图

金朝疆域范围:金朝地图

宋朝历史

唐朝后宫制度 嫔妃等级

唐朝后宫制度 嫔妃等级

唐朝历史

林彪事件:庐山会议毛林之争终于爆发

林彪事件:庐山会议毛林之争终于爆发

民国历史

丁谓是谁?王钦若和丁谓的关系如何?

丁谓是谁?王钦若和丁谓的关系如何?

野史秘闻

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区别

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区别

民国历史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民国历史

虚空藏菩萨坐骑是一个吗?虚空藏菩萨坐骑有哪些?

虚空藏菩萨坐骑是一个吗?虚空藏菩萨坐骑有哪些?

野史秘闻

南北朝时期各国首都地址

南北朝时期各国首都地址

南北朝历史

夏朝疆域范围 夏朝地图

夏朝疆域范围 夏朝地图

夏朝历史

中国共产党何时开始不用“青天白日旗”作党旗?

中国共产党何时开始不用“青天白日旗”作党旗?

民国历史

国民党对红军的“第五次大围剿”兵力布局

国民党对红军的“第五次大围剿”兵力布局

民国历史

汉朝皇帝刘病已生世简介

汉朝皇帝刘病已生世简介

历史人物

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企业有哪些?有什么特点?

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企业有哪些?有什么特点?

民国历史

元朝各身份人的服饰特点:皇帝、贵族、官吏、百姓

元朝各身份人的服饰特点:皇帝、贵族、官吏、百姓

元朝历史

南北朝政治制度

南北朝政治制度

南北朝历史

宋朝靖康之耻

宋朝靖康之耻

宋朝历史

春秋晋国栾氏之乱

春秋晋国栾氏之乱

野史秘闻

柳永为什么自称白衣卿相?白衣卿相是什么意思?

柳永为什么自称白衣卿相?白衣卿相是什么意思?

野史秘闻

夏朝的政治制度

夏朝的政治制度

夏朝历史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纪略(长篇口述记录)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纪略(长篇口述记录)

民国历史

清末太平天国起义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领导人是谁?

清末太平天国起义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领导人是谁?

清朝历史

和周公约会一般指何意

和周公约会一般指何意

野史秘闻

晋朝疆域范围:晋朝地图

晋朝疆域范围:晋朝地图

两晋历史

《资政新篇》是怎么样的改革方案?其内容及主张什么政策?

《资政新篇》是怎么样的改革方案?其内容及主张什么政策?

清朝历史

三国皇帝列表(曹魏、蜀汉、东吴)

三国皇帝列表(曹魏、蜀汉、东吴)

三国历史

隋朝的艺术发展及成就

隋朝的艺术发展及成就

隋朝历史

闽国皇后陈金凤简介:情感婚姻境遇颇似武则天

闽国皇后陈金凤简介:情感婚姻境遇颇似武则天

五代十国

大周后专宠之谜:为何能独得皇上李煜恩宠?

大周后专宠之谜:为何能独得皇上李煜恩宠?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五代十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五代十国

后唐庄宗李存勖简介:在兵变中被箭射死

后唐庄宗李存勖简介:在兵变中被箭射死

五代十国

吴越国是如何立国的?吴越国开国皇帝是谁?

吴越国是如何立国的?吴越国开国皇帝是谁?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的文化

五代十国的文化

五代十国

南唐后主李煜之死:生与死都在七月七日七夕节

南唐后主李煜之死:生与死都在七月七日七夕节

五代十国

中国古代最壮观的一次大逃亡——北燕灭亡后的举国大逃亡

中国古代最壮观的一次大逃亡——北燕灭亡后的举国大逃

五代十国

历史上南京第二次繁荣:南唐立国金陵

历史上南京第二次繁荣:南唐立国金陵

五代十国

吴越国是如何立国的?吴越国开国皇帝是谁?

吴越国是如何立国的?吴越国开国皇帝是谁?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中五代后唐难得的强盛——长兴之治

五代十国中五代后唐难得的强盛——长兴之治

五代十国

最伟大的宦官张承业简介:接受遗命辅佐李存勖

最伟大的宦官张承业简介:接受遗命辅佐李存勖

五代十国

大周后专宠之谜:为何能独得皇上李煜恩宠?

大周后专宠之谜:为何能独得皇上李煜恩宠?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的各国首都地址

五代十国的各国首都地址

五代十国

后唐庄宗李存勖简介:在兵变中被箭射死

后唐庄宗李存勖简介:在兵变中被箭射死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历程之后周与北宋的灭亡

五代十国历程之后周与北宋的灭亡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五代十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五代十国

收藏知识 故事大全 经典国学 诗词大全 民俗知识 运动常识 舞蹈知识 软件教学 阅读美文 范文大全 武术学习 棋牌学习 时尚潮流 闲趣爱好 分类知识 历史天地 家庭养花 饮茶文化 宠物养殖 种植技术 果树种植 养殖技术 实用百科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英语作文 生活妙招 养生知识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