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子部

频道主页

《伤寒论·卷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原文/译文/评析(3)

张仲景  zhuakuai.com 

  【原文】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①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注释】

  ①其气上冲:病人自觉胸中有气上冲。

  【译文】

  太阳病,误用了泻下药之后,病人自觉胸中有气逆上冲感觉的,可以用桂枝汤治疗,服药方法同于前。若误下后没有气逆上冲感觉的,则不能用桂枝汤治疗。

  【评析】

  本条讲太阳病下后,气上冲,为表邪尚未内陷。

  太阳表症,误用下法治疗,最易导致表邪内陷而发生变症。今误下以后,病人自觉逆气上冲,这是正气犹能与欲陷之邪抗争的标志,因知邪仍在表,所以仍当用桂枝汤助正气以祛邪于表。假使气不上冲,则是正不胜邪而邪陷于里,桂枝不再适用,故曰“不可与之”,而应根据辨证决定救误方法。
 

  【原文】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①,仍不解者,此为坏病②,桂枝不中与③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④,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⑤此,勿令误也。

  【注释】

  ①温针:针灸的一种方法,用针针于一定穴内,以艾裹针体而蒸烧之,以冀发汗。

  ②坏病:因治疗错误致病情发生恶化,症候变乱,而不能称其名者。

  ③不中与:不中用的意思。

  ④解肌:解散肌表之邪,也属发汗的范畴,但与开表发汗不同。

  ⑤识:读“志”,记也。《论语》:“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

  【译文】

  太阳病三日,已经用过发汗方法,又用过涌吐,或攻下,或温针等治法,而病仍不解的,这是治疗不当,成为坏病,桂枝汤是不适用的。应当了解其脉症变化,通过具体分析,得出病变矛盾的主要方面,然后随症选择治疗方法。桂枝汤本来作用是解除肌表之邪,假使病人的脉象浮紧,发热而无汗的,不可用桂枝汤,应常记着桂枝汤的宜忌,不要犯使用不当的错误。

  【评析】

  本条叙述坏病的形成原因与治疗原则,以及桂枝汤的所长与所短。
 

  【原文】

  若酒客①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注释】

  ①酒客:平素嗜好饮酒的人。

  【译文】

  平素嗜酒的人,若患了太阳中风症,不应用桂枝汤治疗,若服用了桂枝汤,就会出现呕吐的症状,这是嗜酒的人多湿热内蕴,而桂枝汤是辛甘温之剂,用后更助热留湿的缘故。

  【评析】

  本条讲酒客患太阳病,忌用桂枝汤。

  本条的重要意义,是提示人治病用方,不但要方与症符,而且要注意患者的平素嗜好,否则就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但也应当活看,嗜酒的人并不一定都不喜甘甜,相反,不是酒客,也会内蕴湿热,桂枝汤同样忌用,还应作具体分析,要在领会其精神实质。
 

  【原文】

  喘家①,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仁,佳。

  【注释】

  ①喘家:素有喘病的人。

  【译文】

  素有喘病的人,因感外邪而喘,治以桂枝汤加厚朴、杏仁,颇有效果。

  【评析】

  本条讲太阳中风引发喘疾的治法。

  病人原来有喘病宿疾,外受风寒引起了喘病,这时除具有桂枝症外,还有气逆作喘。桂枝症自应治以桂枝汤,喘乃肺气上逆,则应加入宣降肺气之品以治喘,厚朴、杏仁长于宣降肺气,所以加用之。不称主治,而只说佳,这正表明是临床的经验记录,同时也是仲景求实精神的体现。
 

  【原文】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译文】

  凡是内热炽盛的病人,若服用桂枝汤而发生呕吐的,以后可能会出现吐脓血的变症。

  【评析】

  本条亦属于桂枝汤禁例,但没有从正面提出,而是提出服桂枝汤的反应,及以后可能发生的后果,从而得出这是里有蕴热的缘故。虽然还未至“桂枝下咽,阳盛则毙”的地步,但吐脓血的后遗症也是相当严重的了。这就意味着里有蕴热,切不可用桂枝汤。

  【原文】

  太阳病,发汗,遂漏①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②,四肢微急③,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注释】

  ①漏:渗泄不止的意思,在这里是形容汗出不断。

  ②小便难:小便不通畅。

  ③急:拘急,屈伸运动不得自如。

  【译文】

  太阳病,发汗太过,导致汗出淋漓不止、病人怕冷、小便短小、四肢微感拘急疼痛、屈伸困难,若仍然存在头痛、发热等表症的,用桂枝加附子汤主治。

  【评析】

  本条讲过汗导致阳虚液脱的症治。

  太阳病,本当治以发汗,但必须是微汗,始得邪去表解,若服药后大汗淋漓,不但病不能除,反能产生种种变症。今发汗后漏汗不止,是卫阳伤而卫外不固。病人恶风,有两种可能,一是表邪未尽,二是卫阳虚弱。汗多不仅伤阳,同时也必伤阴,阴液不足则小便难而不畅。阳气阴液俱虚,筋脉得不到温煦濡养,则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本症漏汗恶风,仅是卫阳虚,而未达肾阳虚的地步,溲难肢急,也仅是暂时液脱不继,而未到真阴耗竭的程度,况且病机侧重在卫外不固,所以治疗不需四逆诸方,只用桂枝汤加附子一味以复阳固表为主,阳复则表固汗止,汗止则液复,而溲难肢急自愈。这正是治病求本的科学价值所在。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原文】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译文】

  太阳病,误用攻下之后,有脉象急促、短促,胸部胀闷症状出现的,用桂枝去芍药汤主治。

  【评析】

  本条讲太阳病下后胸阳被遏的症治。

  太阳病误用下法,最易发生表邪内陷的变症。本症胸满乃胸阳受到损伤而失于展布所致,然而胸阳虽伤但邪并未全陷,仍有欲求伸展之势,主要反映在脉势急促上,如果脉不急促,则正伤甚而无力抗邪,邪必全陷了。本证的脉促是胸阳被遏求伸,就其本质来说,是胸阳不足,阴邪溢漫,所以仍用桂枝汤之辛甘,温通阳气,祛邪出表,因芍药酸寒,于阳虚被遏不宜,去而不用,这样就更利发挥温通阳气的作用。

  如是脉微恶寒,则卫阳亦虚,所以又加辛温大热之附子,以复阳温经。
 

  桂枝去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收藏知识 故事大全 经典国学 诗词大全 民俗知识 运动常识 舞蹈知识 软件教学 阅读美文 范文大全 武术学习 棋牌学习 时尚潮流 闲趣爱好 分类知识 历史天地 家庭养花 饮茶文化 宠物养殖 种植技术 果树种植 养殖技术 实用百科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英语作文 生活妙招 养生知识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