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子部

频道主页

《伤寒论·卷四·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原文/译文/评析(7)

张仲景  zhuakuai.com 

  【原文】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①,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注释】

  ①攻痞:此处的“攻”字,含有治疗的意思。攻痞,即治疗痞症。

  【译文】

  伤寒表症,用泻药攻下后,再发其汗,导致心下痞塞,若出现发热畏寒等见症的,是表症仍未解除,不能先泄热消痞,而应先解表,表症解除以后才能泄热消痞。桂枝汤适宜解表,而大黄黄连泻心汤适宜泄热消痞。

  【评析】

  本条讲邪热内结成痞,而表尚未解,应遵循先表后里的治则。

  表里症同具的治疗原则是,里实的,先治表邪,表解后再治其里,本条热痞属于里实,所以也不可攻痞,而当先解其表。所谓先用桂枝汤解表,后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痞,不过是举例而言,究应使用何方,还应随病情而定,不必拘泥。
 

  【原文】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译文】

  伤寒发热,汗出而热不退,胃脘部痞硬,上则呕吐,下则腹泻的,用大柴胡汤主治。

  【评析】

  本条讲少阳阳明热郁气滞,升降失常的症治。

  伤寒,只说发热,未提恶寒,是邪已内传化热,所以虽有汗出而热不解,这时应当进一步探测其病理原因,以进行处治。如为蒸蒸发热,或为潮热,或兼有腹大满、绕脐痛等症,则属于阳明燥实症,可以选用三承气汤。本症发热兼见呕吐腹泻,而且心中痞硬,则知不是肠有燥结,而是胆胃气滞,升降之机失常,所以上为呕吐,下为腹泻。呕而发热,是小柴胡汤主症,今不但呕而发热,并且心中痞硬,是胆胃之气壅滞较甚,症属少阳兼阳明里实,所以不用小柴胡汤,而用大柴胡汤和解少阳,通泄里实。然而本症发热痞利诸症,颇与桂枝人参汤症相似,而性质却有冰炭之异;本症属实属热,彼症属虚属寒,绝对不能混同,必须深刻理解。
 

  【原文】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①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注释】

  ①胸有寒:这里的“寒”字作“邪”字解,即胸中有邪气阻滞的意思。凡痰涎宿食等,都属于邪的范围。

  【译文】

  病的表现像桂枝症,但头不痛,项部不拘急,寸部脉微浮,胸脘痞胀硬结,气上冲咽喉,呼吸不畅,这是痰实之邪停滞胸中,应当采用吐法,可用瓜蒂散。

  【评析】

  本条讲痰食阻滞胸膈的症治。

  痰、食等阻滞于胸膈,也能影响营卫正常功能而出现发热恶风自汗等颇似桂枝症的症状,临床容易误诊,本条即为此而提出讨论,以期引起注意,从而提高辨证水平。同时与以上各种痞症联系,也寓有鉴别意义。感受风寒之邪而致的桂枝症,当有头痛,项强,本症却头不痛,项不强,可见不是桂枝症。脉不是浮缓、浮弱,而是寸脉微浮,可见亦非表脉,而是病位在上焦的缘故,由于痰涎或宿食等壅塞膈上,阻碍气机,所以胸中痞硬,邪既阻塞于上,正气必驱邪向上,于是伴有气上冲喉咽而不得息。“在上者,因而越之”,所以治当用瓜蒂散涌吐膈间有形之邪。
 

  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熬黄)、赤小豆一分。

  右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原文】

  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①者,此名脏结,死。

  【注释】

  ①入阴筋:yīn茎缩入。

  【译文】

  病人胁下宿有痞块,连及脐旁,疼痛牵引少腹,甚至痛彻yīn茎,即脏结,为死候。

  【评析】

  本条讲宿疾所致的脏结,预后不良。

  本条首先指出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表明这是宿疾,不同于外感新病,不但病程久,而且范围大。病久则元气必然虚弱,正虚不能制邪,则邪愈甚,邪结既久,则脉络愈滞,进而发生疼痛,牵引少腹部,甚至yīn茎缩入,此时阴寒至极,阳气竭绝,已经无法救治,所以断为死候。
 

  【原文】

  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译文】

  伤寒,或用吐法或用下法后,经过七八日病未解除,蕴热于里,表里都热,时时感觉恶风,大渴,舌苔干燥而心烦不安,想喝大量的水,用白虎加人参汤主治。

  【评析】

  本条讲阳明燥热伤津疑表似寒的辨治。

  伤寒经过吐、下等法治疗以后,七八日病仍未解,是因治法不当,反而津伤化燥,形成阳明燥热症。所谓热结在里,是指里热炽盛;热邪充斥内外,所以说表里俱热。正由于里热盛而津气大伤,所以大渴欲饮水数升,舌苔干燥而烦,更是热盛伤津的确据。至于时时恶风,是因热极汗多,肌腠疏松的缘故。有些注家认为是表邪未尽,或表阳不足,都是不确切的。不但阳明热盛,而且津气耗伤严重,所以非清热保津的白虎汤所能胜任,而宜清热生津的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炙)、人参二两、粳米六合。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此方立夏后、立秋前乃可服,立秋后不可服,正月二月三月尚凛冷,亦不可与服之,与之则呕利而腹痛。诸亡血虚家,亦不可与,得之则腹痛利者,但可温之,当愈。

收藏知识 故事大全 经典国学 诗词大全 民俗知识 运动常识 舞蹈知识 软件教学 阅读美文 范文大全 武术学习 棋牌学习 时尚潮流 闲趣爱好 分类知识 历史天地 家庭养花 饮茶文化 宠物养殖 种植技术 果树种植 养殖技术 实用百科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英语作文 生活妙招 养生知识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