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集》卷四相和歌辞(7)
郭茂倩 zhuakuai.com妇病行
【原文】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①前一言。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何翩翩②。“属累③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④,行当折摇,思复念之⑤!”乱⑥曰:抱时无衣,襦⑦复无里。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⑧。道逢亲交⑨,泣坐不能起。从乞求与孤买饵⑩。对交啼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探怀中钱持授。交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注释】
①丈人:古时对男子的称呼,这里是病妇称她自己的丈夫。②翩翩:泪流不止的样子。③属累:连累,拖累。④笪笞(dá chī):捶打的意思。⑤“行当”两句:这两句是说我不久就要离开人世了,希望你今后还能常想到我对你的这番嘱咐。行当,将要。折摇,即“折夭”,夭折。⑥乱:古时称乐曲的最后一章。⑦襦:短衣,短袄。⑧“闭门”两句:这两句是说将门窗关好,把孩子放在家里,独自到市上去。牖,窗户。舍,放置。⑨亲交:亲近的朋友。⑩从:从而。饵:糕饼之类的食品。对交:对着朋友。探:拿取。“交入”两句:这两句是说孤儿见父亲空手回家,哭喊着要妈妈抱。索,求。空舍:是说房子里一无所有。行复尔耳:又将如此。尔,如此。弃置:抛开,丢开。
【译文】
有一妇女长年累月生病,叫她丈夫到跟前有话要说,正要开口还没说话,不觉得泪就哗哗地不断落下。“两三个孤儿拖累你了,不要使我的孩子挨饿受寒,有过错不要捶打,我就要离开人世了,希望你今后还能常想到我的这番嘱咐。”妇女死后:抱孩子没长衣,短衣又破烂得没了衣里。只好紧闭门窗,堵好缝隙,留下孤儿到市场去买食物。半道上碰上亲友,哭得坐在地上起不来。请求亲友替他买食物。对着亲友不停地哭泣,止不住泪水。他说:“我想不伤心不能啊!”说着把手伸进怀里掏钱,取出后拿在手里郑重地交给亲友。回家开门看见孤儿,啼哭着寻找妈妈抱他。进门后无奈地在空空的屋里走来走去,自言自语:“不用说了,用不了多久,孩子又和他妈一样地会死去。”
【赏析】
这首乐府古诗,属《相和歌辞·瑟调曲》。诗中通过一个病妇的家庭悲剧,描绘了汉代劳动人民在残酷的剥削压迫下,挣扎于死亡边缘的生活惨象。
野田黄雀行
唐·李白
【原文】
游莫逐炎洲①翠,栖莫近吴宫燕②。吴宫火起焚尔窠,炎洲逐翠遭网罗。萧条两翅蓬蒿③下,纵有鹰鹯④奈若何!
【注释】
①炎洲:海南琼州,其地居大海之中,广袤数千里,四季炎热,故名炎洲,多产翡翠。②吴宫燕:巢于吴宫之燕。春秋吴都有东西宫。据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载:“西宫在长秋,周一里二十六步,秦始皇帝十一年,守宫者照燕,失火烧之。”后以“吴宫燕”比喻无辜受害者。③蓬蒿: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④鹯(zhān):古书中说的一种猛禽,似鹞鹰。
【译文】
鸟儿们呀,游玩千万不能到炎洲的翡翠堆里追逐玩耍,栖息千万不能接近吴宫的燕子窝。吴宫筑巢虽好,可经常会因为燕子引起大火烧毁你们的巢穴,炎洲翡翠虽然无比华丽,可经常会有人设下网罗捕捉你们。可怜的鸟儿只有拍动着两只疲惫的翅膀,在野外荒凉的蓬蒿乱草中找到一处容身之所。就算你是只雄鹰又能如何?还不是一样的命运。
【赏析】
《野田黄雀行》是《相和歌辞·瑟调曲》之一。天宝十四年,永王李璘出师东巡,李白应邀入幕,力劝永王勤王灭贼,永王不久即败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浔阳狱。这首诗大约是此时所作。诗中李白以鸟雀无处容身为喻,黯然自伤。
野田黄雀行
魏·曹植
【原文】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①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②自投罗。罗家③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④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⑤,来下谢少年。
【注释】
①利剑:锋利的剑。这里比喻权力。②鹞:比鹰小一点的一种凶猛的鸟类。③罗家:设置罗网的人。④捎(shāo):挥击。⑤摩苍天:形容黄雀飞得很高。摩,迫近。
【译文】
高高的树木不幸时常受到狂风的吹袭,平静的海面被吹得不住地波浪迭起。宝剑虽利却不在我的手掌之中,无援助之力而结交很多朋友又有何必?你没有看见篱笆上面那可怜的黄雀,为躲避凶狠的鹞却又撞进了网里。张设罗网的人见到黄雀是多么欢喜,少年见到挣扎的黄雀不由心生怜惜。拔出利剑对着罗网用力挑去,黄雀才得以飞离那受难之地。振展双翅直飞上苍茫的高空,获救的黄雀又飞来向少年表示谢意。
【赏析】
此诗选自本集卷六,以下两首同。史载,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借故杀了曹植的亲信杨修,次年曹丕继位,又杀了曹植的知友丁氏兄弟。曹植身处动辄得咎的逆境,无力救助友人,深感愤愤,内心十分痛苦,只能写诗寄意。他苦于手中无权柄,故而在诗中塑造了一位“拔剑捎罗网”、拯救无辜者的少年侠士,借以表达自己的心曲。此诗开端,诗人以“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的意象渲染出浓郁的悲剧气氛,隐喻当时政治形势的险恶;而少年拔剑捎网的形象则寄寓着诗人冲决罗网、一试身手的热切愿望。此诗意象高古,语言警策,急于有为的壮烈情怀跃然纸上。梁代刘勰称此诗“格高才劲,且长于讽谕”(《文心雕龙·隐秀》),确是中肯之论。
门有万里客行
魏·曹植
【原文】
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褰裳①起从之,果得心所亲②。挽裳对我泣,太息③前自陈。本是朔方④士,今为吴越民。行行将复行,去去适⑤西秦。
【注释】
①褰(qiān)裳:提起衣服。②心所亲:心中所喜悦的友人。③太息:同“叹息”。④朔方:汉郡名称。在今内蒙古及宁夏一带。⑤适:到。
【译文】
门前有客人从远方万里而来,问我是哪里人。我提起衣服去寻访,果然找见了自己心中所喜悦的友人。他见到我很激动,挽着衣衫对我哭泣。叹息之后他便对我陈述起自己的经历。他本来自朔方,但从北边迁徙到了南方吴越,今天已是吴越之人了。但这迁徙的日子还没有结束,他还在不断迁徙,这次是要迁去西边的秦国了。如此频繁的迁徙,究竟哪里才是自己的定所呢?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战乱中人们流亡四方的悲惨情状。
门有车马客行
晋·陆机
【原文】
门有车马客,驾言发故乡。念君久不归,濡迹①涉江湘。投袂②赴门涂③,揽衣④不及裳。拊膺⑤携客泣,掩泪⑥叙温凉。借问邦族⑦间,恻怆论存亡。亲友多零落,旧齿⑧皆凋丧。市朝⑨互迁易,城阙或丘荒。坟垄日月多,松柏郁茫茫⑩。天道信崇替,人生安得长。慷慨惟平生,俯仰独悲伤。
【注释】
①濡迹:留下踪迹。濡,沾湿的意思。②投袂:甩下衣袖。③赴门涂:赶出门口上路。④揽衣:整理一下衣服。⑤拊膺:拍打胸部。⑥掩泪:擦干。⑦邦族:乡国和宗族。⑧旧齿:故旧老人。⑨市朝:市集和朝堂。⑩郁茫茫:茂盛的一片。这里指坟墓剧增。崇替:盛衰。俯仰:顷刻之间,形容时间短暂。
【译文】
门前有车马经过,这车马来自故乡。因为顾念我久久未回,因而他们远涉而来。我听说有客人从故乡来,赶快整理衣服出去相见。见到故乡旧友不禁感动得掉下泪来,亲手拉他进屋。擦干眼泪我们聊起了我离别家乡后彼此的境况。我问他现在乡国和宗族过得怎么样,他凄怆地对我说,自我别后的这些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亲友也大都零落,不知迁徙到哪里去了,那些年迈的老人都已去世。市集和朝堂都改变到了其他地方,以前的很繁华的地方都已成为了丘垄和荒地。坟茔越来越多了,坟地上的松柏也郁郁苍苍。天道还有盛衰,何况是人生呢?想想我自己的人生,顷刻之间觉得无限悲伤。
【赏析】
《门有车马客行》,乐府旧题。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说:“皆言问讯其客,或得故旧乡里,或驾自京师,备叙市朝迁谢,亲戚雕丧之意也。”西晋武帝末年,陆机和弟弟陆云离开江南家乡,北上洛阳以求取功名。不久,晋武帝去世,围绕权力的再分配,统治集团内部各派系展开了激烈的争夺。陆机沉浮于这种复杂的环境中,倍感仕途艰险、人命危浅,由此也常常生发出怀念故乡亲友之情。这首诗虽沿用乐府古题,但反映的却是陆机自己的感情。
诗的开端六句,交代有客自故乡来,诗人急忙出门迎接。首句点应诗题。“念君”两句,以故乡客的口吻点明作者离乡时间之长,以故乡客远涉而来暗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并非一般,为下文的问讯作了铺垫。“江湘”,偏指长江,因从江东至中原无须经湘江,诗人此为协韵而已。“濡迹”,涉江时沾湿的足印,二字概写故乡客行旅的艰辛,起到以少胜多的效果。“投袂”两句,刻画诗人迎接故乡客的急切状态,神情毕肖,透过这毫无斯文气的动作描写,读者可以联想到诗人平素对乡音的殷切企盼。
接下来“拊膺”两句,写诗人见到故乡客的激动情态。诗人连用“拊膺”、“携”、“掩泪”几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创造出一种极端伤痛的氛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那积抑已久的悲情。重情是魏晋思潮的一大特征,由于个人意识加强,魏晋文人对自己的喜怒哀乐有了更敏锐更强烈的感受;在情感的表达上,也冲破了汉儒“温柔敦厚”、“哀而不伤”诗教说的抑制,敢于尽力宣泄。陆机不仅在理论上首标“诗缘情”之说,而且在创作上大力实践之,他“观尺景以伤悲,俯寸心而凄恻”(《述思赋》),往往尽最大的努力来强化自己的感情。“拊膺携客泣,掩泪叙温凉”,正是这种创作倾向的流露。
“借问”八句,写亲友零落,桑梓倾覆的惨淡现实。重逢乡亲,自然就要问讯故乡亲友的情况。而世间最牵动人心的,莫过于亲友的存亡问题,譬如汉乐府《十五从军征》中的八十岁老兵,他“道逢乡里人”,最挂念的也是“家中有阿谁”、“恻怆论存亡”,同样真切地表现了陆机的这种心情。然而,答案却令人黯然神伤。“亲友多零落”六句,展示了一幅极其惨淡的图景:亲友大部分零落了,有德望的老人则全死光了;昔日豪华壮丽的官府殿堂倾颓殆尽,或沦为杂草丛生的荒丘,或沦为商贩出入的集市;放眼望去,郊原坟冢垒垒,松柏郁苍。六句诗,“亲友”两句和“坟垄”两句形成相反相成的强烈比照,“市”与“朝”,“城阙”与“丘荒”,也对比鲜明。这都体现着作者巧妙的艺术匠心,只有通过这种对比组合,才能创造出沧桑陵谷的气氛和惊心动魄的感染力。
结尾四句,诗人把亲友零落、生命短促的现实痛苦升华为对整个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悲叹感伤。“道”,此指自然规律。信,确实。“崇替”,衰亡,灭亡。“天道信崇替,人生安得长”——宇宙间万灵万类终归要走向衰亡,人又岂能获免!着一“信”字,更见沉痛。既然人的衰亡是宇宙之必然,那每个人都在劫难逃了,零落者的今天,便是“我”的明天,于是诗人便在一曲欲解不能的伤叹中收束全诗:“慷慨惟平生,俯仰独悲伤。”惟,思。“俯仰”二字突现诗人敏感的时间意识,与悲伤萦怀、感慨淋漓的气氛相吻合,更易产生“每读一过,令人辄唤奈何”的效果。
这首《门有车马客行》,格调悲郁深沉,从主旨上看,应是西晋时期杀伐频仍的严酷政治环境下,知识分子以阴晦的人生观解释痛苦命运的幻灭之歌。
门有车马客行
南朝宋·鲍照
【原文】
门有车马客,问君何乡士。捷步①往相讯②,果得旧邻里。凄凄声中情,慊慊③增下俚④。语昔有故悲,论今无新喜。清晨相访慰,日暮不能已。欢戚竞寻叙,谈调何终止。辞端竟未究,忽唱分途始。前悲尚未弭⑤,后戚方复起。嘶⑥声盈我口,谈言在我耳。“手迹⑦可传心,愿尔笃行李⑧。”
【注释】
①捷步:快步。②讯:访问。③慊慊:凄苦忧愁的样子。④下俚:《下里巴人》,泛指俗曲。这里意为听到家乡的声音心中悲凄,因此讲话也增加了不少家乡的土话。⑤弭:停止。⑥嘶:凄楚哽咽。⑦手迹:指写信。⑧笃行李:指行路时保重。
【译文】
门前有车马来,问我是哪里人。我快步赶上去访问,果然找到了自己的旧乡邻。听到家乡的声音心中悲凄,因此讲话中也增加了不少家乡的话。清晨的时候出去相访老乡,到日暮降临还迟迟不肯回来。同忆往事,过去的欢乐和悲苦都一一叙述。我们之间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但人生终需一别,我们毕竟要中途分别。刚才的悲苦回忆还没有停止,又新添许多忧愁。在分别时,我不禁凄楚哽咽,对旧友说着一些分别保重的话:“记得以后常常写信过来,来表达你的心情,愿你前方行路好好保重。”
【赏析】
这首诗是鲍照拟古乐府而作,写的是朋友惜别的感伤之情。
门有车马客行
唐·李白
【原文】
门有车马客,金鞍曜朱轮。谓从丹霄①落,乃是故乡亲。呼儿扫中堂,坐客论悲辛。对酒两不饮,停觞泪盈巾。叹我万里游,飘飘三十春。空谈帝王略,紫绶②不挂身。雄剑藏玉匣,阴符③生素尘。廓落④无所合,流离湘水滨。借问宗党⑤间,多为泉下人。生苦百战役,死托万鬼邻。北风扬胡沙,埋翳⑥周与秦。大运且如此,苍穹宁匪仁?恻怆竟何道,存亡任大钧⑦。
【注释】
①丹霄:指朝廷。②紫绶:紫色丝带。古代高级官员用它来系官印。③阴符:古兵书名。泛指兵书。④廓落:孤寂貌。⑤宗党:宗族,乡党。⑥埋翳(yì):掩埋,掩盖。⑦大钧:指天或自然。
【译文】
门前车马喧腾,有乘着朱轮金鞍的贵宾经过。他说他从朝廷而来,回归故乡,见到故乡的人感到亲切。我赶紧呼唤自己的小儿子打扫中堂招待客人,坐在一起共同谈论人生的悲辛。我们相对而坐,桌上的两觞酒还没饮尽,暂时停下酒杯就泪流满面了。我哀叹自己漂泊万里,已经三十年过去了。可怜我的半生,空谈王霸之略,却始终没有得到过朝廷的重用,从没做过朝廷重员。我的雄剑空藏在玉匣之中,已经很久没有用过了;兵书上浮满了灰尘,也好久没有人听我谈论这些用兵之策了。在朝廷中没有人和我的意见相同,我只得一样流离到湘水之滨。真正懂得我的知己,多已是泉下之人了。生来苦于百战,在征战中死去的人太多太多了,死去之后可以与万人做邻居。北风扬起胡沙,掩埋了周秦两朝。运势尚且如此,何况是在茫茫苍穹间渺小的世人?心里无限伤感凄怆,又能说什么呢?就让一切顺其自然,存亡随从天意吧。
【赏析】
《门有车马客行》,乐府《相和歌辞》旧题。李白在这首诗里表达了自己被弃置不用的无奈与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