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集》卷八杂曲歌辞(3)
郭茂倩 zhuakuai.com长相思
唐·李白
【原文】
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赵瑟①初停凤凰柱②,蜀琴欲奏鸳鸯弦。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注释】
①赵瑟:相传古代赵国的人善弹瑟。瑟,弦乐器。②凤凰柱:瑟柱上雕饰凤凰的形状。
【译文】
夕阳西下暮色朦胧,花蕊笼罩轻烟,月华如练,我思念着情郎终夜不眠。柱上雕饰凤凰的赵瑟,我刚刚停奏,心想再弹奏蜀琴,又怕触动鸳鸯弦。这饱含情意的曲调,可惜无人传递,但愿它随着春风,送到遥远的燕然。忆情郎啊,情郎他迢迢隔在天那边,当年递送秋波的双眼,而今成了流泪的源泉。您若不信贱妾怀思肝肠欲断,请归来看看明镜前我的容颜!
【赏析】
《长相思》,属于乐府《杂曲歌辞》旧题。李白这首诗以春花、春风起兴,写女思男,望月怀思,抚琴寄情,忆君怀君,悱恻缠绵。真有“人比黄花瘦”之叹。
仙人篇
魏·曹植
【原文】
仙人揽六箸①,对博太山隅②。湘娥③拊琴瑟,秦女④吹笙竽。玉樽盈桂酒,河伯献神鱼。四海一何局⑤,九州安所如⑥。韩终⑦与王乔,要⑧我于天衢⑨。万里不足步,轻举凌太虚。飞腾逾景云,高风吹我躯。回驾观紫微⑩,与帝合灵符。阊阖正嵯峨,双阙万丈余。玉树扶道生,白虎夹门枢。驱风游四海,东过王母庐。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潜光养羽翼,进趣且徐徐。不见昔轩辕,升龙出鼎湖。徘徊九天下,与尔长相须。
【注释】
①六箸:古人博戏用的器具,类似于棋子,共十二枚,黑白各六枚,以此争胜。②太山隅:泰山的一角。③湘娥:湘水女神,一说即帝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④秦女:指秦穆公之女。她嫁给萧史,善吹箫。⑤局:局促,狭小。⑥安所如:到哪里可安身。⑦韩终:人名,传说中古代的仙人。⑧要:与“邀”相通,邀请的意思。⑨天衢:天上的路。⑩紫微:星名,古代人认为上帝所居之地。与帝合灵符:指手持神符,让上帝相信自己得以升仙。扶道生:即夹生在道路旁。白虎:古代神话中为上帝守门的神兽。潜光养羽翼:指隐居求仙,得道后长出羽翼,得以升天。进趣:一作“进趋”,行进的意思。徐徐:安稳的样子。与尔长相须:与黄帝相约在天上。
【译文】
仙人们把揽着黑白各六枚棋子,悠闲地在泰山一角对博。女神湘娥抚弄着琴瑟,秦穆公之女秦娥吹着笙竽。仙境中,不仅有美妙的音乐,还有美酒珍肴。而尘世中天地何其狭小,不知道哪里才可以安身。仙人韩终与王乔,邀请我来到天上。还没举步就已经行了万里路程,轻轻一跃就登上了太虚仙境。在云端飞腾,天上的风吹着我。回头看到了上帝所居之所紫微,手持神符,让上帝信任自己得以升仙。只见宫门嵯峨,殿高万丈,玉树夹生于道旁,门枢有守门的神兽。驾着轻风游览四海,向东经过王母的居所。俯观五岳之间,人生就如寄居那样无所着落。真希望能够隐居求仙,得道后长出羽翼,得以升天。想着往昔黄帝铸好鼎以后,上天便派龙下来迎接,黄帝就骑着龙升天了。真希望我也如此。在九天中徘徊,希望与黄帝相约在天上。
【赏析】
《仙人篇》,杂曲歌辞。这种游仙题材在曹植诗中为数不少,他其实不信神仙,只是借此排解自己受压抑的苦闷。《乐府广题》曰:“秦始皇三十六年,使博士为《仙真人诗》,游行天下,令乐人歌之。”曹植《仙人篇》曰:“仙人揽六箸。”言人生如寄,当养羽翼,徘徊九天,以从韩终、王乔于天衢也。
春日行
南朝宋·鲍照
【原文】
献岁①发,吾将行②。春山茂,春日明。园中鸟,多嘉声③。梅始发,柳始青。泛舟舻,齐棹④惊。奏《采菱》,歌《鹿鸣》。风微起,波微生。弦亦发,酒亦倾。入莲池,折桂枝。芳袖动,芬叶披。两相思,两不知。
【注释】
①献岁:即岁首,一年之始。《楚辞·招魂》:“献岁发春兮,泪吾南征。”②吾将行:是借用《楚辞·涉江》:“忽乎吾将行兮”中的成句,在此谓“我将出发春游”。③嘉声:形容鸟的鸣叫声十分动听。④齐棹:整齐地举起船浆。
【译文】
在新年伊始之时,我将出发春游。郊外我所见到的春光是如此明媚:百草绿缛争茂,万木欣荣葳蕤,千山万岭都披上了青春的绿装。光明灿烂的春晖,洒满绿色大地,焕然成彩,暖气融融。园林中到处莺声燕语,鸣声清脆,仿佛一曲曲悦耳动听的春歌。红梅在春风中率先怒放,向人间报告春的信息。含烟惹雾的杨柳枝条,已纷纷生出嫩芽,渐渐由黄转青。春游的人们来到烟波浩渺的水上,荡起了龙舟画舫,他们整齐地举起桨片,使劲地划呀划呀;船儿飞快地在水上滑行,水鸟被惊得扑翅飞向两岸。人们不禁心旷神怡,逸兴遄飞,在船上奏起了江南的《采菱》曲,音调流转柔婉;时而又唱起古老的《鹿鸣》歌,情韵和雅古朴。和煦的春风吹皱了一池春水,泛起层层涟漪;人们在弦歌声中频频举杯祝酒,尽情痛饮。女子们荡开双桨,时而没入一片荷叶田田的池里,时而又傍岸攀折那尚未开花的桂枝。随着她们透着香气的罗袖频频挥动,船儿便轻快地前进,那些芬芳的水草叶子纷纷地向两边倒伏让路。春游中的青年男女彼此产生了爱慕相思,两方都钟情于对方,又都不知道对方同时也在相思中。
【赏析】
《春日行》属古乐府《杂曲歌辞》。这首诗描写在明媚的春光中男女青年郊游嬉戏的欢乐情景。全诗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显出俊逸的风格。
春日行
唐·李白
【原文】
深宫高楼入紫清①,金作蛟龙盘绣楹。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②弹鸣筝。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③。因出天池④泛蓬瀛,楼船蹙沓波浪惊。三千双蛾献歌笑,挝钟考鼓宫殿倾。万姓聚舞歌太平。我无为,人自宁。三十六帝⑤欲相迎,仙人飘翩下云耕。帝不去,留镐京⑥。安能为轩辕,独往入杏冥?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
【注释】
①紫清:紫微清都之所,天帝居住的地方。②弦将手语:意思是弦与手摩擦而成声。③《升天行》:古乐府名。④天池:指御园的池沼。⑤三十六帝:道教传说有三十六天帝。⑥镐京:西周武王建都镐京,在长安县西北十八里,自汉武帝后遗址沦陷。这里代指国都。
【译文】
皇宫深深楼阁高耸云霄,金色的蛟龙盘旋在堂前华丽的柱子上,美女们在窗前化妆打扮,玉手抚动琴弦,美妙的筝声随春风吹落,传入游乐的君王的耳里,这应该是那首《升天行》吧。泛舟在白莲池上,如蓬莱仙境一般,楼船划破湖面急促前进,惊起阵阵波浪。众多的宫女们奏起音乐唱起歌曲,敲打钟鼓的声音都要使宫殿轰倒。这是多么壮观的天下百姓歌舞太平的场面呀。只要君王于民休养生息,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天下太平。天庭上三十六个天帝要来迎接,仙人们驾着彩云翩然而下。但皇帝不愿意随他们而去,宁愿留在人间。皇帝岂能像轩辕氏那样,乘龙飞天而去,不顾他的子民,独自来往于青天之上?小臣我祝愿皇帝寿比南山,陛下的英名万古流芳。
【赏析】
《春日行》,时景二十五曲之一,本咏春游,李白拟作咏君王游乐之词。唐玄宗春日泛游白莲池,召李白作辞。时李白已酒醉翰林苑,乃命高力士扶以登舟,即兴而作。
朗月行
唐·李白
【原文】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①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②,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③夜已残。羿昔④落九乌⑤,天人清且安。阴精⑥此沦惑⑦,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恻怆摧心肝。
【注释】
①瑶台:神话中西王母的居所,在昆仑山。②仙人垂两足:指古代的传说。传说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升起,就看到仙人的全影,然后看见桂树。③大明:这里指月亮。④羿昔:尧帝时天上有十个太阳,十个太阳同时升起,草木焦枯。尧帝命令后羿射掉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这样人民才得以安定。⑤乌:三只脚的乌鸦,这里代指太阳。⑥阴精:指月亮。⑦沦惑:沉没,这里指被蟾蜍吃掉。
【译文】
小的时候,我不认识月亮,我以为月亮是白玉做的圆盘。又以为月亮是瑶池的仙镜,飘荡在云霓之间。仙娥与桂树,在月中隐隐浮现。玉兔放下药杵,不知道是为谁而制这仙丹。却有那可恨的蟾蜍,把月亮啃食得残缺不全,如此的暗淡。回想当年,英武的后羿,射下九个太阳,为天上人间解除了灾难。如今谁来拯救月亮,让它恢复光亮,如同以前。已经不忍心再看,更不忍心留下它独自离开,可我又能为它做些什么呢?只有发愁,痛苦地发呆。
【赏析】
《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于《杂曲歌辞》。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作的。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对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刺这一昏暗局面。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少年行
唐·王维
【原文】
新丰①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②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注释】
①新丰:汉代县名。在今陕西临潼东北。六朝以来以产美酒而著名。②意气:指少年游侠报国的壮烈情怀、重义疏财的侠义性格、豪纵不羁的气质、使酒任性的作风等。
【译文】
新丰有很多美酒,咸阳有很多少年游侠。他们相逢时,因为意气相投,常常将马系在高楼的垂柳边,然后在一起畅饮。
【赏析】
《少年行》是王维的组诗,共四首。这首诗是组诗之一,写少年游侠的日常生活。要从日常生活的描写中显示出少年游侠的精神风貌,选材颇费踌躇。诗人精心选择了高楼纵饮这一典型场景。游侠重意气,重然诺,而这种性格又总是和“使酒”密不可分,所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把饮酒的场景写活,少年游侠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
少年行
唐·李白
【原文】
君不见,淮南少年游侠客,白日球猎夜拥掷。呼卢①百万终不惜,报仇千里如咫尺。少年游侠好经过,浑身装束皆绮罗。兰蕙相随喧妓女,风光去处满笙歌。骄矜自言不可有,侠士常中养来久。好鞍好马乞与②人,十千五千旋③沽酒。赤心用尽为知己,黄金不惜栽桃李④。桃李栽来几度春,一回花落一回新。府县尽为门下客,王侯皆是平交人。男儿百年且乐命,何须徇⑤书受贫病?男儿百年且荣身,何须徇节甘风尘?衣冠半是征战士,穷儒浪作⑥林泉民。遮莫⑦枝根长百丈,不如当代多还往。遮莫亲姻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⑧。看取富贵眼前者,何用悠悠身后名?
【注释】
①呼卢:古代的博戏。②乞与:给予。③旋:漫然,随意。④栽桃李:这里指的是交朋友。⑤徇:又作“读”。⑥浪作:使作。⑦遮莫:尽管,任凭。⑧簪缨:古代时达官贵人的冠饰,这里指仕宦高官。
【译文】
你看啊!淮南游侠的少年郎,白天游猎晚上掷骰。他们玩博戏一日,散尽百万也不惋惜,报仇即使要行千里之远也觉得近在咫尺。少年游侠,他们注重的只是经过,浑身上下装束华贵,遍身绮罗。他们身边常有美女香花为伴,常光顾风月场所,他们所去之处皆是笙歌飘飞。他们看起来虽然骄纵但其实却很谦和,与他们结交的人都是高人侠士。自己的好鞍好马都送给友人,遇见相投之人散尽千金也不可惜,对知己绝对是一片赤诚。他们散尽千金,年年如此,所以结交了很多朋友,府县官吏都是他们的门下客,王侯都与他们平起平坐。男儿生来就应该享尽人生的欢乐,何必要读书遭受贫穷和疾病?男儿生来就应该豪气冲天,征战立功,自己建立功业,不要凭借着与帝王的姻亲关系而爬上高枝儿。尽情享用眼前的荣华富贵,何必贪图身后的声名呢?
【赏析】
《少年行》,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古代诗人一般以此题咏少年壮志,以抒发其慷慨激昂之情。李白的《少年行》,一组两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的一首。这两首《少年行》,皆沿用乐府旧题,以寥寥数语勾勒了豪侠少年的形象,摹写了其个性特征。
游侠篇
晋·张华
【原文】
翩翩四公子①,浊世称贤明。龙虎方交争,七国②并抗衡。食客三千余,门下多豪英。游说朝夕至,辩士自纵横③。孟尝东出关,济身由鸡鸣④。信陵西反魏,秦人不窥兵⑤。赵胜⑥南诅⑦楚,乃与毛遂行。黄歇⑧北适秦,太子还入荆⑨。美哉游侠士,何以尚四卿。我则异于是,好古师老、彭⑩。
【注释】
①四公子:指战国时期的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②七国:指战国七雄。③纵横:指无拘无束地施展自己的才能。④“孟尝”两句:指孟尝君出函谷关,依靠门客学鸡叫,才得以顺利通过。⑤“信陵”两句:指信陵君救赵国后,留居赵国,后秦攻打魏国,魏王召信陵君回来,秦兵不再敢伐魏。⑥赵胜:即平原君。⑦诅:以福祸之言在神前相约定。⑧黄歇:指春申君。⑨荆:楚国别名。⑩老、彭:老子、彭祖。
【译文】
风度翩翩的战国四公子,在那个战乱的时代成就了自己的贤达之名。那时龙争虎斗,战国七雄相互抗衡。但他们之所以成就自己的万古美名,多是依靠他们招徕的门下食客。孟尝君出函谷关,依靠门客学鸡叫,才得以顺利通过。信陵君救赵国后,留居赵国,后秦攻打魏国,魏王召信陵君回来,秦兵不再敢伐魏。秦兵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平原君到楚地求救,靠毛遂说服了楚王,楚国才出兵相救。春申君曾经游说秦王,才使楚国太子得以还楚。游侠之士真是贤明,但他们为什么反而要崇尚四公子呢?我则与那些游侠士不同,我喜好古人,以老子、彭祖为师。
【赏析】
张华的诗风表现了由魏到晋的过渡。他的《游侠篇》模仿曹植的《名都篇》,诗中赞赏游侠之士和战国四公子的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