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民国历史

频道主页

历史学家袁伟时:新文化运动的文化意义是什么?

实文网  zhuakuai.com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历史己可确凿无误地写上:新文化运动期间是20世纪中国绝无仅有的多元文化得以自由论难的时期。

  新文化运动内部是多元的: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民粹主义……其中且有多种复杂的排列组合。

  反对阵营也是多元的:国粹派,“学衡派”,东方文化救世派,其化文化民族主义者,同善社及其他鬼神迷信组织……。

  两极之外还有形形色色的中间派与调和论。

  他们凭藉各自的阵地尖锐、自由地辩驳。个个自以为是,信心十足。没有什么人或什么派自甘堕落,卑鄙告密,勾引、煽动权势者去消灭对方。唯一的裁判是读者的自由选择。鬼怪云集的《灵学丛志》(中华书局出版)是因门庭冷落,香火不继而不得不自行关门的。它与《新青年》的读者群有很大差别。后者对它的猛列批判究竟有没有或起了多大作用,恐怕很难说清。

  凭吊当年硝烟,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这不是无是无非的混战。

  反对白话为书面交往和文学创作主要言的诸公肯定错了。言文合一,利国便民,为大众交往、文学创作、学术研究提供了良好工具。胡适、陈独秀、钱玄同诸人促成这一伟业,合当永志青史。林纾、梅光迪、章士钊等人尽管所持理由不一,就反对白话文而言,无疑都错了。

  至今莫衷一是的似是两大历久不衰的追求。

  一是如何解决社会公正问题。

  翻检当年文献,触目皆是对社会不公的忧虑。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零3个月;死亡军人约850万,平民约一千万;直接经济损失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1516亿美元。作为富强典范的欧洲百孔千疮,武装革命、和平示威风起云涌。从现象疑及制度,用梁启超的话来说是:在西方“科学愈昌,工厂愈多,社会偏枯亦愈甚,富者益富,贫者益贫。”[1]在国内,政治经济秩序都面临着转型期的混乱和痛苦。军阀混战,工厂盛行着资本主义初兴期的残酷压榨,贫苦民游民化……。面对如斯局面,中国人何以自处?

  这些世界性的难题,难为了剪下辫子不久的中国知识分子。

  “劳工神圣!”(蔡元培)、“劳作神圣为世界不可磨灭之公理”(梁启超)、“今后救亡之第一着当从事于社会革命”(许德珩)、“这种社会革命的潮流……将来必至弥漫于世界”(李大钊)、“俄国式的革命――社会革命――要到处散布了”(傅斯年)……。

  这些思想取向不一的知识界菁英,异口同声争说“劳工神圣”、“社会革命”!各人情况不同,总的说来是正义冲动推动下对世界“新思潮”的追逐。他们期望的是在中国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避免重蹈西方的覆辙。可是,这些善良的愿望基本上是空泛的理念,从“公正”、“公平”的标准,“社会革命”的具体内容,到实现这些的途径和手段,往往都不甚了了。他们大都是人文学者,笔力甚健;但通常对政治学,经济学和中国社会缺乏系统的研究,对资本主义和苏俄的历史和现状也缺乏深切的了解;加上当时虽有政党却没有健康的政党政治,社会科学大体处于介绍输入阶段;于是,除了一些激进者走上与国民党合作动刀动枪的道路外,多半停留在空泛的理念探讨或“第三种文明”的鼓吹。

  二是念念不忘文化民族主义。

  昔日辉煌与今日贫弱的反差一直困着19、20世纪的中国人。进入20世纪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它突出地表现在东方文化救世论的兴起。开先河的是辜鸿铭。早在1901年,他就毫不含糊地给东西文化定性:

  “目前在欧洲和远东之间确实有一种文明之争在进行着。不过在我看来,这种斗争似乎不是一种黄种文明与白种文明之间的冲突,而更似一种远东文明与那种可称为欧洲中世纪文明之间的冲突。”

  “……人类未来文明……依赖于中国文明的根基,或更确切地讲依赖于远东民族可称为儒家文明的东西。”[2]

  在辜老先生笔下,东西文化之争,是先进的东方与落后的奉行中世纪文明的欧洲之争;中国传统文化不但与现代文明没有矛盾,而且蕴含着现代性的精髓。他写道:

  “人们经常断言汉语中没有关于‘自由’的词汇,但令人惊奇的事实是,不仅汉语中有关于‘自由’的词汇,而且这个词还准确地表达了……‘自由’的真正含义……汉语中表示‘自由’的字是‘道’……当它在‘自由’这个意义上使用时,被义定为遵循我们本性的法则――率性之谓道。”③新文化运动期间,他更气壮山河地断言:

  “在中国历史上,只出现过一次专制即秦始皇的暴政”。

  “我认为在中国,我们一直拥有‘理性民主政体’,尽管从统治的形式上来说始终是君主统治。中华民族一直是个民主的民族。我敢说,就我所知,中国人……今天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民主的民族。”④

  尽管此老的这些外文著作在国内影响不大,在海外却颇有一些读者。更重要的是他首创一个记录:中国人以所学西学为工具,努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现代性”。不管人们是否同意他的结论,仅就历史事实来说,毋庸讳言:时贤孜孜矻矻进行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类的研究,不过是他的未竟事业的继续。

  同时,辜鸿铭不是孤立的,各个时期都有同道,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几乎同步的新文化运动中起而呼应者更大有人在,而就东方文化救世论掀起轩然大波的是梁启超和梁漱溟。最值得注意的是梁启超的立论:

  “我希望我们可爱的青年,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已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我们人数居全世界人口四分之一,我们对于人类全体的幸福,该负四分之一的责任。不尽这责任,就是对不起祖宗,对不起同进的人类,其实是对不起自己。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⑤

  两个都是世界性的难题。实质是如何处理现代化与社会公正、现代化与多元民族文化的内在张力。

  时代变了,即使是东方文化救世界论的鼓吹者也多半吃过洋面包,西装革履,风度翩翩。他们不是19世纪弄不清有没有陆路可通英吉利的土老帽,也不像后者那样以坚决拒绝西方现化文化为职志。他们赞成有所选择地吸收西方文化;有的人笔下还不时出现民主、科学、自由、平等之类的字眼;有的争论甚至表现为是谁真正领会了西方文化之争。当今有的论者据此坚决否认他们是现代西方文化的反对者。

  如果弄清双方的确实主张,弄清各自的具体追求,也许有助于人们作出自己的判断。

历史学家袁伟时:新文化运动的文化意义是什么?

历史学家袁伟时:新文化运动的文化意义是什么?

民国历史

14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何却输给了共产党?

14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何却输给了共产党?

民国历史

周恩来酒桌上“制”许世友 许世友记了大半辈子

周恩来酒桌上“制”许世友 许世友记了大半辈子

民国历史

“袁大头”的来历及历史影响 袁大头的收藏前景

“袁大头”的来历及历史影响 袁大头的收藏前景

民国历史

兴也浡焉,亡也忽焉——探析太平天国失败原因

兴也浡焉,亡也忽焉——探析太平天国失败原因

民国历史

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却杀杨虎城?

蒋介石为什么不杀张学良却杀杨虎城?

民国历史

中共成立时党员有几名 为何只有4人成了党和国家领导人

中共成立时党员有几名 为何只有4人成了党和国家领导人

民国历史

川岛芳子简介,第一次出卖色相竟为杀害张作霖

川岛芳子简介,第一次出卖色相竟为杀害张作霖

民国历史

死亡联盟:林彪1953年卷入“高饶事件”始末

死亡联盟:林彪1953年卷入“高饶事件”始末

民国历史

1949年中共地下党错失活捉蒋介石的最后一次机会始末

1949年中共地下党错失活捉蒋介石的最后一次机会始末

民国历史

中国通商银行:最早由中国人开办的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最早由中国人开办的银行

民国历史

民国北洋政府简介:国民党和北洋政府的关系 北洋政府历任总统

民国北洋政府简介:国民党和北洋政府的关系 北洋政府

民国历史

周恩来酒桌上“制”许世友 许世友记了大半辈子

周恩来酒桌上“制”许世友 许世友记了大半辈子

民国历史

汪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汪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民国历史

1959年至1961年大饥荒中的县委书记王永成

1959年至1961年大饥荒中的县委书记王永成

民国历史

国民党对红军的“第五次大围剿”兵力布局

国民党对红军的“第五次大围剿”兵力布局

民国历史

毛泽东一月多少工资?毛主席一天花多少钱?

毛泽东一月多少工资?毛主席一天花多少钱?

民国历史

中国工人阶级早期的自发斗争:反对剥削和压迫的斗争

中国工人阶级早期的自发斗争:反对剥削和压迫的斗争

民国历史

鲁迅的故居之一:绍兴鲁迅纪念馆

鲁迅的故居之一:绍兴鲁迅纪念馆

民国历史

红色政权的建立过程简介 什么是红区?

红色政权的建立过程简介 什么是红区?

民国历史

华北临时政府政权的于哪天成立?主要成员有哪些?

华北临时政府政权的于哪天成立?主要成员有哪些?

民国历史

收藏知识 故事大全 经典国学 诗词大全 民俗知识 运动常识 舞蹈知识 软件教学 阅读美文 范文大全 武术学习 棋牌学习 时尚潮流 闲趣爱好 分类知识 历史天地 家庭养花 饮茶文化 宠物养殖 种植技术 果树种植 养殖技术 实用百科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英语作文 生活妙招 养生知识 科普知识